•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五)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0-07-28 16:05:26
  • 修改时间: 2020-07-28 16:05:42
  • 阅读量: 933

广东敏试教育从自己整理的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题库中精心挑选了: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五)与大家分享,赶快测试一下吧。也可以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大家一起讨论哦。广东敏试教育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早日考取到心仪的职位。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学生做了一件好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该老师运用的是( )。

A.潜伏学习理论 B.模仿学习理论 C.建构学习理论 D.观察学习理论

2.以下不属于终生教育特征的是( )。

A.民主性 B.民族性 C.连贯性 D.自主性

3.根据托尔曼的学习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习是有目的的 B.学习是形成认知地图

C.个体学习受到成长需要的支配 D.个体行为受到行为结果预期的支配

4.学习策略的掌握需要学生不断实践,在训练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时遵循的原则是( )。

A.主体性原则和内化性原则 B.主体性原则和生成性原则

C.特定性原则和内化性原则 D.特定性原则和生成性原则

5.学生在记笔记时,遇到重点或难点的地方,常会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记,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6.自我效能感不受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 )

A.成功体验 B.失败体验 C.观察学习 D.焦虑反应

7.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书法技能 B.打字技能 C.写作技能 D.刺绣技能

8.学生阿华希望班级的管理能更加民主化,在班级制度的制定上老师能更多地征求学生的意见、考虑学生的意见,这属于( )。

A.生存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9.虹虹认识并喜欢玩夹子,经常指着夹子要“夹夹”玩,第一次在机场看到飞机尾翼上的燕子图标时,他也指着说“夹夹”,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现象属于( )。

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10.某老师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与大多数人一致,他的心理就是健康的。这位老师所持的心理健康标准是( )。

A.常规标准 B.临床标准 C.社会适应标准 D.生活适应标准

11.得出学习即强化的观点的实验是( )。

A.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B.操作条件反射实验 C.榜样学习实验 D.顿悟学习实验

12.小峰认为输掉学校秋季篮球比赛是因为他们的运气不好,这种归因是( )。

A.内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归因 B.外部、可控、稳定的归因

C.外部、不可控、稳定的归因 D.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归因

13.图式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组织化的( )。

A.命题和概念 B.知识结构 C.表象 D.符号

14.训练学生估计不同大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段时间以后,测试结果发现学生估计长方形面积的能力提高,而估计圆形面积的能力却没有提升,这项实验支持(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转换说

15.小刚一到数学考试时就特别紧张,一发下试卷就手心出汗、甚至胃疼,觉得没考好就证明自己无能,今后一辈子就完了,也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小刚的这种表现最有可能是( )。

A.焦虑症状 B.恐怖症状 C.强迫症状 D.抑郁症状

16.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记忆容量大 B.记忆时间短

C.以组块为单位位置存储信息 D.复述可以延长储存时间

17.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方式是( )。

A.全校职工大会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教研组会议 D.年级组会议

18.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属于以下哪种规范性文件?( )

A.教育基本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部门规章 D.教育单行法律

20.以下对教育中依法行政认识错误的是( )。

A.依法行政的起点是教育部门依法治教

B.依法行政的核心是教育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C.依法行政的重点是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D.依法行政的关键是教育部门执法有力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对其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

B.雅典教育只重视读、写、算方面的教育

C.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D.在欧洲封建社会里,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

2.路德派的教育主张包括( )。

A.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 B.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教育

C.重视各类教育的发展 D.重视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

3.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查阅资料的方法有( )。

A.引文查找法 B.顺查法 C.逆查法 D.综合查找法

4.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

A.列提纲 B.利用表格 C.作关系图 D.做笔记

5.为促进新教师的成长,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其程序包括( )。

A.每天进行回顾 B.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

C.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 D.布置家庭作业

6.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教育的世俗化

C.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D.教育的终身化

7.对于人、社会与教育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教育把人的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矛盾转化为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发展之间的矛盾

B.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把社会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二位

C.教育可以有效地把社会发展的要求转化为人的素质

D.教育促进人的社会化,教育为社会造就了有一定素质的人

8.“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指的是( )。

A.禀赋 B.家庭环境 C.社会环境 D.教育环境

9.下列关于正负强化与惩罚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强化的性质与奖励相同,负强化的性质与惩罚相同

B.奖与惩两种手段使用的目的相同,都是制止某种不当的行为

C.在教育中,可以多使用施予式惩罚,少使用剥夺式惩罚

D.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10.影响个体人格发展的外部因素有( )。

A.家庭教养方式 B.自我认知 C.学校教育 D.同辈群体

三、判断题

1.教育的规模、速度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 )

2.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外化和表现。( )

3.为了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要求任何学生都要无条件地服从班主任的管理。( )

4.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

5.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是教师应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

6.在我国,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

7.教师可以利用休息时间个别辅导学生并获取适当的报酬。( )

8.学习远远不只存在于认知活动中,教师教得越多、越细,越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思想空间。( )

9.最近,由于小明能按时交作业,王老师便取消了对他的处罚,王老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负强化。( )

10.小雨做作业时,常常很快得出答案却总是出错误,他的认知风格是冲动型。( )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2.【答案】B。解析:终生教育的特征有民主性、连贯性、形式多样化、自主性。

3.【答案】C。解析:托尔曼认为学习者所学到的东西并不只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意义。托尔曼的学历理论相关思想不包括个体学习受到成长需要的支配。

4.【答案】A。解析:主体性原则和内化性原则是在运用学习策略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是基本的要求,而内化性原则是最终的目的。

5.【答案】A。解析: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彩色的笔划和标记正体现了知觉的选择特性。

6.【答案】D。解析: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个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

7.【答案】C。解析: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8.【答案】C。解析: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尊和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

9.【答案】A。解析: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10.【答案】C。解析:社会适应标准: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②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须;③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11.【答案】B。解析:斯金纳的小白鼠实验,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其中有著名的“学习即强化”观点。

12.【答案】D。解析:运气属于外部、不可控、不稳定归因。

13.【答案】B。解析: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

14.【答案】B。解析: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15.【答案】A。解析: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16.【答案】A。解析: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17.【答案】B。解析:《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18.【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19.【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属于行政法规。

20.【答案】A。解析:依法决策就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起点。在教育中依法行政起点依然是依法决策。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D。解析:雅典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和谐的教育。

2.【答案】ABCD。解析:路德派教育主张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重视各类教育的发展;重视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这样就强调了教育国有和教育为国家服务的宗旨。

3.【答案】ABCD。解析:文献查阅的方法包括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4.【答案】AC。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常用的几种组织策略有:归类法、纲要法。

5.【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新教师进行专门训练的程序。题目选项均为正确选项。

6.【答案】ABC。解析:教育的终身化是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7.【答案】ACD。解析: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8.【答案】BCD。解析:“性相近,习相远”中的“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包括环境和教育的后天影响。

9.【答案】ABC。解析:负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所以A说法错误。奖励的目的只有积极性的一面,而惩罚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种不当的行为的消极目的之外,另外带有使受惩罚者知错能改的积极目的。所以B说法错误。在教育中应当少使用施予式惩罚。所以C说法错误。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所以D说法正确,排除。

10.【答案】ACD。解析:B属于内部因素。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2.【答案】√。解析: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与物质外显。

3.【答案】×。解析:题干中学生无条件服从班主任管理,是错误的。

4.【答案】√。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5.【答案】×。解析:备课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6.【答案】√。解析:《教师法》第十三条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7.【答案】×。解析:教师不可以利用休息时间个别辅导学生并获取适当的报酬。

8.【答案】×。解析:教学不是为了教师的表演和个人魅力的展示(尽管不露行迹的个人魅力的展示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要努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机会,要创造氛围与情境,让学生具有深度地参与,从而为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和发展自我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有可能封闭学生的思想空间,并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况且,如果教学方式单一,刺激单调,就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心理疲劳,进而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

9.【答案】√。解析:负强化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10.【答案】√。解析:冲动型个体则常常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速度而非精度。


推荐阅读】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汇总[六月]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三)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六)

下一篇: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四)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