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四)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0-07-25 09:40:09
  • 修改时间: 2020-07-25 15:31:32
  • 阅读量: 859

广东敏试教育从自己整理的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题库中精心挑选了: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四)与大家分享,赶快测试一下吧。也可以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大家一起讨论哦。广东敏试教育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早日考取到心仪的职位。


一、单项选择题

1.说课是一种科研活动,它的本质是( )。

A.实际意义的上课 B.一种上课模拟训练

C.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告知听者 D.向别人呈现自己的教学形象

2.某生之前经常违反纪律,后来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决心改变,于是认真听讲,遵守纪律。然而,有一天教室玻璃被打碎了,班主任首先质问是不是该生打碎的,让该生很受打击,该生转变的动机荡然无存,班主任的做法属于产生了( )。

A.涟漪效应 B.维持性期望效应

C.自我应验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感觉”和“知觉”两个概念的异同,这属于加涅提出的( )。

A.辨别学习 B.连锁学习 C.规则学习 D.信号学习

4.某幼儿爬凳子摔着了,该幼儿记住了这次教训,此后有一段时间离凳子远远的,根据布鲁纳的认知表征理论,这属于( )阶段。

A.动作性表征 B.符号性表征 C.映像性表征 D.联合表征

5.老师让小王在一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列举粉笔的用途,这是考察创造性的( )特征。

A.变通性 B.新颖性 C.独创性 D.流畅性

6.小明熟悉长柄雨伞是用来挡雨的,却看不到雨伞的把手可以反过来勾东西,这属于( )。

A.缺乏生活经验 B.粗心大意 C.定势 D.功能固着

7.认知心理学认为,理解问题就是在头脑中形成( )的过程。

A.问题线索 B.问题内容 C.问题空间 D.问题结构

8.张芳实验数据处理遇到问题,向老师请教,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认知策略 B.监控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元认知策略

9.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三课时。以下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分科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

C.综合实践活动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

D.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所有要求

10.科学课上,冯老师让学生分小组观察自己养的小鱼,了解小鱼的生活习性,并在全班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冯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

A.谈话法和参观法 B.谈论法和谈话法

C.演示法和教授法 D.演示法和讨论法

11.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列举集中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璐璐说:“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学生彤彤说:“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以班级基础,教师先把教学内容教给年龄较大的学生,然后由学生中的佼佼者去教年龄小或成绩差的其他学生。”璐璐和彤彤说的教学组织形式分别为( )。

A.贝尔-兰喀斯特制 导师制 B.特朗普制 贝尔-兰喀斯特制

C.道尔顿制 特朗普制 D.特朗普制 设计教学法

12.幼儿园胡老师为了提醒幼儿小心上楼梯,在每层台阶上都贴上了特别精致而且具有提醒意义的漫画图,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胡老师的教育方法属于( )。

A.情景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 C.说服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3.文强考入某重点高中后,成绩明显下降,还学会了逃课、抽烟、上网吧等不良行为。班主任知道后多方面了解情况,并始终与文强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一起引导文强向健康方向发展。班主任的做法体现的德育教育原则主要是( )。

A.正面教育原则 B.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14.三年级二班的语文老师秦老师近来对学生态度冷漠,刻意保持与学生的距离,根据玛勒斯对职业倦怠的研究,秦老师的行为属于( )。

A.情绪消耗 B.去人性化 C.个人成就感低 D.自我认知失调

15.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课的内容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16.当下社会科技发达,网络技术更是日益更新,班主任朱老师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建立了家长QQ群和微信群,随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第一时间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朱老师建立QQ群和微信群的做法是扮演了( )。

A.学生健康成长的收获者 B.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C.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D.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17.一个人是自信、自尊,还是自负、自卑,反映了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兴趣特征 D.认知特征

18.妈妈问刚上一年级的泽天8颗糖加上7颗糖是多少,泽天回答15颗;妈妈又问泽天,要是再拿走6颗还剩几颗,泽天回答9颗。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泽天处于( )。

A.形式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前运算阶段

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正常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家庭困难儿童、少数民族儿童等所有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利,具有保障责任的是( )。

A.未成年人监护人 B.当地教育机构

C.未成年人父母 D.当地人民政府

20.19~20世纪中叶,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子女设立了以互不沟通、差异悬殊、自成体系为特征的教育系统,该系统被成为( )。

A.双轨制 B.Y型学制 C.单轨制 D.分支型学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概念转变的条件有( )。

A.学习者对当前的概念产生不满 B.新概念的可理解性

C.新概念的合理性 D.新概念的有效

2.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即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教育因此迈进网络时代,下列有关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传统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而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依据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C.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无年龄段教育”

D.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3.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全面性

4.下列对教育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 D.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5.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需要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教学监控能力可分为( )。

A.自我指向型 B.课堂指向型 C.任务指向型 D.目标指向型

6.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表现为( )。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学生道德修养的指导者

C.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决定者 D.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者

7.备好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有( )。

A.明确教学目的 B.钻研教材

C.了解学生 D.考虑教法

8.课堂上,教师书写板书的作用主要表现( )。

A.明确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B.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C.展现知识结构,启迪学生思维 D.体现教学过程,明晰教学思路

9.新课标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有( )。

A.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 B.由重过程到重结果转变

C.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D.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10.德育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D.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三、判断题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

2.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是不可控的,不能被有意识地利用。( )

3.布鲁纳的“双生子爬楼梯”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

4.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有相同的教育目的。( )

5.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是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

6.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它不仅对个人产生影响,而且对社会也产生影响。( )

7.智育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实现的。( )

8.学校工作应以教学为主,否则就不称其为学校。( )

9.记忆保持的内容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

10.集中复习易发生干扰,影响其效果,不如分散复习,但复习的时间分配要适度,每次间隔过长,即复习过分分散,也易发生遗忘,一般而言,复习应先疏后密。( )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选C。

2.【答案】B。解析:维持性期望效应指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改变视而不见,甚至否认的现象。

3.【答案】A。解析:辨别是能区分不同刺激,对不同刺激做出不同反应。

4.【答案】A。解析: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图像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进行。

5.【答案】D。解析:流畅性是针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在短时间内反应迅速而众多的思维特征。小王一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列举粉笔的用途体现了创造性的流畅性。

6.【答案】D。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都不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

7.【答案】C。解析:理解问题就是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8.【答案】C。解析: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其中包括人力资源的利用,善于利用老师的帮助以及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讨论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选C。

9.【答案】C。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更加注重的是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但是无法做到尊重学生的所有要求。

10.【答案】D。解析: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题干中老师让学生观察自己养的小鱼,通过展示实物获取知识,运用的是演示法,而且观察之后全班的学生进行分享,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感受是讨论法。

11.【答案】B。解析:露露所描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特朗普制,而彤彤描述的是导生制的特点,导生制又叫贝尔-兰喀斯特制。

12.【答案】A。解析:情景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中为了提醒幼儿小心上楼梯,在每层台阶上都贴上了特别精致而且具有提醒意义的漫画图,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利用的就是环境陶冶,用环境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3.【答案】B。解析: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指在教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地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14.【答案】B。解析:职业倦怠是由于长期的职业压力而导致的,它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其中,去人性化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因此秦老师的行为属于去人性化。所以此题选B。

15.【答案】B。解析: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他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16.【答案】D。解析:班主任朱老师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建立了家长QQ群和微信群,随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是家校沟通的表现,扮演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所以此题选D。

17.【答案】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这一特征是指人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方面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①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②对工作、学习、劳动的态度;③对自己的态度。自信、自尊,还是自负、自卑是对自己的态度。

18.【答案】B。解析:题干中通过泽天与妈妈的对话可得知,泽天的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但是还需要借助实物进行,从而可得出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19.【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当地人民政府及其学校有义务保障正常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家庭困难儿童、少数民族儿童等所有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义务。

20.【答案】A。解析: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解析:影响概念转变的条件包括(1)学习者对当前的概念产生不满;(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3)新概念的合理性;(4)新概念的有效。

2.【答案】ABCD。解析: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为(1)传统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而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3.【答案】ABC。解析: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4.【答案】ABC。解析: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

5.【答案】AC。解析: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类。

6.【答案】ABD。解析: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道德修养的指导者、审美能力的培养者。

7.【答案】BCD。解析:备好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有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8.【答案】ACD。解析:书写板书有利于明确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展现知识结构,启迪学生思维;体现教学过程,明晰教学思路。

9.【答案】ACD。解析:新课标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为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10.【答案】ABC。解析:德育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答案】×。解析: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3.【答案】×。解析:“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的。他的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4.【答案】√。解析:文化会影响教育目的。

5.【答案】√。解析: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为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区别为:一方面,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6.【答案】√。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规定人的身心素质的培养规格和质量,二是规定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即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因而,它不仅对个人产生影响,而且对社会也产生影响。

7.【答案】×。解析:课堂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课堂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8.【答案】√。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9.【答案】×。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

10.【答案】×。解析:复习一般应遵循“先密后疏”的原则,即在识记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复习之间时间间隔要短一些;随着知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少一些,时间间隔可长一些。


推荐阅读】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汇总[六月]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三)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五)

下一篇: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三)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