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十五)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0-08-01 15:32:50
  • 修改时间: 2020-08-01 15:33:00
  • 阅读量: 854

广东敏试教育从自己整理的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题库中精心挑选了: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十五)与大家分享,赶快测试一下吧。也可以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大家一起讨论哦。广东敏试教育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早日考取到心仪的职位。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也是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主张的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环境决定论 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3.“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句话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普遍性 D.相对独立性

4.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 ),提高素质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A.素质教育 B.法制教育 C.科学教育 D.创新教育

5.教育家陶行知在《普及现代生活之路》一文中提出,“我们要求的是整个寿命的教育,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这体现了( )教育理论。

A.远程学习 B.连锁学习 C.终身学习 D.观察学习

6.北京某中学设计开发了百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项目,作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从课程类型的角度看,“民族体育”课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隐性课程

7.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8.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发现学习

9.某学校在一次公开课评比中,学校领导走进课堂进行听课,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价属于( )。

A.外部评价 B.内部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10.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 )原则。

A.巩固性 B.启发性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11.走进某校园,我们看到学生的艺术作品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制作的手工作品放置在展览区,嘉奖优秀学生的信息张贴在显眼的位置。这主要体现了道德教育的( )。

A.环境陶冶法 B.奖惩结合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2.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错觉

13.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14.小刚的爸爸晚上要检查他的作业,他坚持说自己能做好,不需要爸爸检查。小刚的表现是进入了( )。

A.最近发展区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15.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16.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 )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A.杜威 B.卢梭 C.拉尔夫·泰勒 D.裴斯泰洛齐

17.人的气质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这四种气质类型,下列属于抑郁质类型的表现为( )。

A.外部表现强烈,有一股不可遏止的力量

B.情绪反应迅速,表现明显,但易变,不够有力

C.能自我控制,不暴露内心体验

D.情绪反应极慢又不表露于外,如果一旦发生情绪反应,却强烈深刻,持续久

18.小寒记英语单词比较吃力,因此他采用了一种好玩的单词记忆法,例如pest发音“拍死他”,词义“害虫”;ambition发音“俺必胜”,词义“雄心、野心”,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19.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

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

20.周末,小萌看到大家都去敬老院打扫卫生,想自己也没有事情做,就跟着大家一起去,其品德发展处于( )。

A.从众阶段 B.服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的目标分类学说,认为教育目标可分为(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动作技能领域 D.方法领域

2.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

A.教师的领导方式 B.老师对学生的期望

C.班级的规模 D.班级的性质

3.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列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的有( )。

A.指导教学 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合作教学

4.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做鞋的人一定要让穿鞋的人感到舒适,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认识到( )。

A.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 B.教育要尊重个体差异

C.教育要完全适应学生 D.教育要注重因材施教

5.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6.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其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其影响突出表现在( )。

A.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B.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影响

C.社会结构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教育的影响

D.价值取向对教育的影响

7.下列因素中,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的有( )。

A.教学目的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儿童的年龄特征 D.教师实际水平

8.“怒发冲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上词语所描写的心理活动( )。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过程

9.意志总是和行动紧密联系着,通常称之为意志行动。意志行动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

A.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核心 B.自由是意志行动的体现

C.随意行动是意志行动的必要条件 D.自觉的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

10.下列属于情绪外部表现的是( )。

A.心潮澎湃 B.眉开眼笑 C.坐立不安 D.轻声呻吟

三、判断题

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慢后快的特点。( )

2.任何刺激作用于人体都可以产生感觉。( )

3.作家、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塑造新人物,使用的是再造想象。( )

4.维果斯基的理论揭示了教学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

5.相对于适度学习,学习程度超过百分之百则为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是不必要的。( )

6.课外活动的组织者是学校、校外教育机构和家长。( )

7.只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

8.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干部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 )

9.德育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学,做到教书育人。( )

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知、情、意、行。( )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按年龄进行分阶段教育,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的观点。

2.【答案】C。解析: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外在环境将“花朵”修剪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属于环境决定论。

3.【答案】B。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其中教育的永恒性指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4.【答案】A。解析: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素质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终身学习理念。

6.【答案】C。解析: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题干中“民族体育”课的开发设计者是学校,因此是校本课程。

7.【答案】D。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式学习法。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8.【答案】B。解析: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9.【答案】A。解析:外部评价是被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明显的(看得见的、众所周知的)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

10.【答案】C。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11.【答案】A。解析: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12.【答案】C。解析: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不同的颜色使人产生颜色之外其他的感觉属于联觉,故选C。

13.【答案】B。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反映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

14.【答案】C。解析: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的重大转变的时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15.【答案】D。解析: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16.【答案】C。解析: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是教育学家泰勒。

17.【答案】D。解析:选项A是胆汁质气质的特点,选项B是多血质的特点,选项C是黏液质特点,抑郁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弱型,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故题干描述与D选项吻合。

18.【答案】A。解析:小寒运用的是谐音记忆法,这种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19.【答案】B。解析: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20.【答案】A。解析: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解析: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

2.【答案】ACD。解析: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注意B选项不要看错。

3.【答案】BCD。解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就是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这种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的咨询者、辅导者和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具体的教学策略有个别化教学、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情境教学等。

4.【答案】ABD。解析:不同人的脚的尺码是不同的,把孩子比作脚说明学生也是千差万别,具有个体差异的。鞋子的尺码要符合不同人的脚的尺寸,把教育比作鞋子,因此教育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学生在发展中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此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适应学生。C选项说法太绝对化。

5.【答案】AC。解析: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文化的发展在内容上丰富了课程资源。文化的发展不断刷新着人们的学科分类从而促进课程结构的更新。

6.【答案】ABD。解析:考察的是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7.【答案】ABC。解析:制约教学内容选择的因素包括一定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8.【答案】ABCD。解析:“怒发冲冠”形容及其愤怒,是情绪分类中的一种激情的表现,属于情绪情感过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形容人做事勇敢、不畏艰险,属于意志过程,说明意志品质的坚持性比较好。知道有虎,体现了认识过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明人很勇敢、顽强,也体现了个性方面的特点。

9.【答案】ACD。解析:意志行动的特征包括意志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自觉的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核心;意志行动以随意运动为基础,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必要条件。

10.【答案】BCD。解析:情绪的外部表现包括:(1)面部表情,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面部表情;(2)姿态表情,姿态表情是除面部之外身体其他部位的表情动作。头、手和脚是表达情绪的主要身体部位;(3)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情绪在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上的表现。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2.【答案】×。解析: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任何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主体的感觉能力;另一个是客观世界的刺激。

3.【答案】×。解析:作家、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塑造新人物,使用的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发明创造、文学家塑造新人物、构造故事情节、科学家的新的研究方案和设计等,都是创造想象的过程。

4.【答案】√。解析:维果斯基的理论揭示了教学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5【答案】×。解析:过度学习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更好。过度学习是必要的。

6.【答案】×。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组织者没有家长。

7.【答案】×。解析: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还有许多,例如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科知识自身的特点等等,教学方法只是其中之一,这种说法太绝对。

8.【答案】×。解析: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因此,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9.【答案】×。解析: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学生德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德育的基本途径包括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0.【答案】×。解析:德育过程的内容包括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其中基础是知。


推荐阅读】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汇总[六月]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三)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十六)

下一篇: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十四)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