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敏试教育从自己整理的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题库中精心挑选了: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十三)与大家分享,赶快测试一下吧。也可以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大家一起讨论哦。广东敏试教育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早日考取到心仪的职位。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学生发现上课时,坐在后排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上课时总是喜欢坐在后面,这种强化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自我强化
2.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孔子 D.亚里士多德
3.我国中小学班级组织的建构多数属于( )的建制形式。
A.职能式 B.直线式 C.直线职能式 D.曲线式
4.“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设计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这反映了马卡连柯的( )。
A.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B.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C.前景教育原则 D.系统性原则
5.人们常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这种对教育进行定义的方式属于( )。
A.规定性定义 B.描述性定义 C.纲领性定义 D.发展性定义
6.关于动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动机水平和行为效率呈U型曲线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C.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D.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7.海滨中学是某市一所重点高中,学校组织了大量社团活动,比如街舞社、汉服社、环保社、辩论社等等,大量社团意味着要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然而这所学校在升学考试中却一直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由此说明这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 )。
A.个性发展 B.全面发展 C.平衡发展 D.公平发展
8.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对组织、秩序和可预见性的需要属于(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9.下列对“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C.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10.下列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增加教育数量 B.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C.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 D.重视提高师资水平
11.一个学生学习汉语拼音会对学习英文字母的发音出现混乱,这是学习的( )。
A.正向迁移 B.负向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2.在教学评价中,直接认知被评价者行为的最好方法是( )。
A.自我评价 B.测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13.下列( )不属于课程计划的范围。
A.教学科目的设置 B.教学进度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1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使学生(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激发学习兴趣
15.下列哪种学习属于奥苏贝尔所说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A.学生用谐音法记忆单词 B.小学生背诵乘法口诀
C.师范类学生观摩名师教学 D.大学生实验室做实验
16.魏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多次,明知道没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至于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怖症
17.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
18.相比较而言,德国特别注重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英国则注重博雅教育,着重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的绅士,这说明( )。
A.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人才的培养规格 B.文化传统影响教学方法
C.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人才培养目标
19.我们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科学,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科学的基本结构,因此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经验课程理论 B.要素课程理论
C.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0.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最大分歧是( )。
A.是否分科 B.是否过细分科
C.是否传授知识 D.是否强调学科的逻辑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阅读 B.吹拉弹唱 C.运算 D.记忆
2.打篮球属于( )。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粗放型操作技能
C.徒手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3.下列行为中,体现操作技能的有( )。
A.演唱 B.文学创作 C.打球 D.运算
4.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可以从( )方面入手。
A.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B.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
C.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D.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5.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包括( )。
A.有关的知识经验 B.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C.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D.问题难易
6.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7.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分别是( )。
A.凯洛夫《教育学》 B.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C.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D.潘菽《教育学》
8.教育活动中包含有非常多的要素,这些因素可以大致分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三类。下列属于教育中介系统的有( )。
A.教师 B.教室 C.平板电脑 D.学生
9.古代东西方教育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阶级性 B.公共性 C.道统性 D.专制性
10.下列说法是家长在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时经常说的话,其中体现教育本体功能的有( )。
A.学习会让你变得更加聪明 B.你可以学会许多有趣的知识
C.你可以为国家做更大贡献 D.你可以学到一份生活的本领
三、判断题
1.小班化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 )
2.学困生的智力水平不高,因此开发学困生的智力是当务之急。( )
3.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中都可能发生垂直迁移。( )
4.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起来的,迁移的关键在于训练的内容。( )
5.在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原型定向之前是原型内化。( )
6.在人的一生中,流体智力会不断增长。( )
7.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
8.思维定式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
9.负强化的目的在于减少反应发生的概率。( )
10.教育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结果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 )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中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属于愉快的刺激,因此使学生上课时坐在后面的概率增多,所以该题选A。
2.【答案】C。解析: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是苏格拉底;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是孔子;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是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3.【答案】C。解析:班级组织机构的微观建制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直线式的结构比较简单明了,工作上容易沟通,易于指挥。其结构图式是“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职能式的结构,在班长与组长中间横向的层次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职责分工,负责在班长与组长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工作。直线职能式同时兼具上述两种形式的特点,在这种建制中既有明显的垂直水平的支配关系,又有明显的横向水平的责任分工的关系。在我国中小学班级组织的建构多数属于直线职能式的建制形式。
4.【答案】A。解析:马卡连柯除了提出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以外,还提出了“平行教育”原则。即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答案】C。解析:描述性定义主要是对事物惯用法的描述,或对事情意指范围所作的说明,这种定义要求忠实地反映一个事物被下定义之前的各种用法。如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给某一概念所下的定义,这种定义一旦给出,就要求作者在其后的整个讨论中始终如一地按给定的方式来应用这一概念。纲领性定义则明确地或隐含地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怎样,应该如何。例如“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6.【答案】A。解析:动机水平和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7.【答案】B。解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所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优异的成绩。
8.【答案】B。解析:(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2)安全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社会安定和国际和平。(3)归属和爱的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4)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题意是个体对组织、秩序和可预见的需要,所以应是安全的需要选B。
9.【答案】C。解析:“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大致可以这样翻译: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也就是说,大学的教学形式,既有按时传授的正课,又有正课之外的课余学习。
10.【答案】A。解析: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11.【答案】B。解析: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
12.【答案】C。解析:观察法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的方法。它适用于在教学中评价那些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兴趣、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成品)。调查法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行学生成绩评定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它一般通过问卷、交谈进行。问卷是通过预先设计好的调查题要求学生笔答以获取有关评价资料的方法;交谈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态度和课后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方法。测验法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自我评价法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它的主要方法包括运用标准答案、运用核对表、运用录音机、录像机等对自己做出评价。
13.【答案】B。解析:课程计划的构成:(1)教学科目的设置(首要问题);(2)学科顺序;(3)课时分配;(4)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所以选B。
14.【答案】A。解析: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5.【答案】C。解析: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传授下获得知识的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正是用这种既省时、又省力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有用的知识。A和B都属于机械的接受学习,D属于发现学习。
16.【答案】A。解析: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的表现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已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题目中的症状是强迫观念。
17.【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关键词”法,是一种精加工策略。
18.【答案】C。解析:德国与英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两个国家培养人才的目的不一样,是文化传统起的影响。
19.【答案】D。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
20.【答案】B。解析:分科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分科课程与学科课程基本上是一致的。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最大分歧是是否过细分科。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D。解析: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2.【答案】BD。解析:粗放型操作技能指大肌肉群参与的的技能;开放型操作性技能指对外界环节依赖较大的技能。
3.【答案】AC。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
4.【答案】BCD。解析:A属于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5.【答案】ABCD。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已有知识经验、原型启发、情绪动机等。故选ABCD。
6.【答案】ABC。解析: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7.【答案】AC。解析: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杨贤江(化名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8.【答案】BC。解析: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等。
9.【答案】ACD。解析:古代的东西方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具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特征,具体表现为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因此,本题答案选择ACD。
10.【答案】ABD。解析: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这里要区分小班教学和小班化教学两个概念。小班教学就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无疑,符合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并无特殊。但是“小班化教学”的形式虽脱胎于班级授课制,但有自己新的特点,如教学时空更加灵活、师生交往、针对性教学更加频繁。是建立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的一种特殊形式。
2.【答案】×。解析: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
3.【答案】√。解析: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又分两类: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4.【答案】×。解析:考察传统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的关键是对各种官能的训练而不是训练的内容。
5.【答案】×。解析:原型内化之前是原型定向。
6.【答案】×。解析:流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空间视觉感,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流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7.【答案】√。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8.【答案】√。解析: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9.【答案】×。解析:负强化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10.【答案】×。解析:教育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结果不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不服还可以诉讼。
【推荐阅读】: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