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敏试教育从自己整理的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题库中精心挑选了: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八)与大家分享,赶快测试一下吧。也可以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大家一起讨论哦。广东敏试教育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早日考取到心仪的职位。
一、单项选择题
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营造( )。
A.优美的校园环境 B.良好的自然环境
C.和谐的家庭环境 D.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
2.小张在放学回家路上将摔倒昏迷的老人送进医院,及时挽救了老人生命。为此,班主任在班上公开表扬小张的行为,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这是运用了德育方法中的(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场所 D.教学评价
4.属于学生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均衡性 B.统一性 C.差异性 D.非整体性
5.有意义学习的特征不包括( )。
A.参与性 B.自发性 C.渗透性 D.排他性
6.强调无意识动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7.我们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不仅可以激励优秀学生也可以激励一般学生,是因为一般学生受到了( )。
A.直接奖励 B.直接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替代性惩罚
8.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9.期望效应说明( )。
A.成人的期望是把双刃剑 B.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能过高
C.良好的期望可促进学生的发展 D.学生的发展往往背离成人的期望
10.在训练学生射击水下靶子之前,先给学生讲水的折射原理有利于提高训练成绩。可以用来解释这种现象的迁移理论是( )。
A.关系理论 B.共同要素说 C.形式训练说 D.概括化理论
11.在教育法规实施的过程中把执法、守法和法规教育结合起来,以说服教育为主,行政、司法强制为辅,使教育主体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这遵守了教育法规实施的( )。
A.教育性原则 B.效力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平等性原则
12.教育申诉制度的性质是属于( )。
A.民事性的 B.行政性的 C.刑事性的 D.强制性的
13.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中,使主体明确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以及要求做什么的要素是( )。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定案
14.教育立法必须从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出发,从已有的经济基础出发。这体现了教育立法的( )。
A.实事求是原则 B.统一、协调原则
C.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D.稳定连贯性原则
15.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是( )。
A.有损害事实 B.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C.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 D.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1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热爱教育 B.热爱学校 C.热爱教学 D.热爱学生
17.教师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对象具有( )。
A.评价功能 B.教育功能 C.辅导功能 D.说服功能
1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多层性 B.单一性 C.多样性 D.不确定性
19.教师之间“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诚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
A.隐含性原则 B.团结一致原则
C.“双赢”协作原则 D.和平共处原则
20.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这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A.奉献性 B.导向性 C.全局性 D.发展性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分为( )。
A.讲授课 B.演示课 C.练习课 D.实验课
2.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有( )。
A.学校管理自主化 B.学校管理现代化
C.学校管理民主化 D.学校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
3.下列对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要求表达正确的是( )。
A.使用直观教具 B.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C.教师不用讲解 D.运用直观语言
4.有关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B.学习过程包括获得新信息、转化信息和评价信息三个过程
C.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D.重视已有经验和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
5.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问题,错误的是( )。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C.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D.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会影响升学率
6.下列描述符合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的有( )。
A.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B.为社会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C.注重提高全民素质 D.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7.下列描述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的有( )。
A.个体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B.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
C.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D.人的自由发展
8.王老师是三年级六班的语文课教师,他认为严师才能出高徒,所以常常对班里纪律不好的同学实行体罚,以督促其学习,对此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王老师因材施教,遵循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B.王老师依法实施指导评价权
C.学校可将纪律差的同学单独编班,或将其送至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D.尽管学生有错在先,但其人身权受到了教师的侵犯
9.下列描述属于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的是( )。
A.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 B.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
C.教育的现代化 D.教育的民主化
10.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
A.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 B.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
C.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D.具有提高人口质量的作用
三、判断题
1.一般来说,对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内容、课程的组织方式采取螺旋式比较妥当。( )
2.直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
3.教育方针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
4.实用主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
5.教师在和幼儿交流的时候都会蹲下来,看着他的脸和颜悦色地说话,这是师生交往中公平原则的体现。( )
6.教师仪表是教师内心修养、品格气质的流露,一般不直接传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信息。但也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的一个因素。( )
7.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因此微课不需要全面和系统的课程体系。( )
8.依照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教学要以学为本,因学教论。( )
9.组织教学是在课前进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
10.教师是一种课程资源。( )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
2.【答案】B。解析: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
3.【答案】C。解析: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选择、安排、确定的构想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以及教学评价等活动过程的策划。
4.【答案】C。解析: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
5.【答案】D。解析: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6.【答案】C。解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强调无意识动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7.【答案】C。解析:替代性强化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8.【答案】A。解析: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
9.【答案】C。解析:罗森塔尔最早对教师期望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教师的期望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因为学生的成绩最终反映了这种期望。这种现象被称为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一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10.【答案】D。解析:根据概括化理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11.【答案】A。解析:教育法规的实施有其特殊性,就是与其他法规相比,教育法规的强制性显然要低得多。这是因为教育法规所涉及的对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未成年人,不可能对他们采取过于强硬的措施,并且教育工作是一项培养人的工作,其间出现的问题大多数都是比较轻微的违法行为。在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把执法、守法和法规教育结合起来,以说服教育为主,行政、司法强制为辅,遵守了教育性原则。
12.【答案】B。解析:教师申诉不是通过司法机关的诉讼程序进行的,不具有诉讼的性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提出的申诉,由其所在区域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受理。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应当确定相应的职能机构或者专门人员,依法办理教师申诉案件。”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受理教师申诉的机构是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或是政府部门,所以这种申诉性质是行政性的。
13.【答案】B。解析:教育法律规范具有三个内在的构成要素,即假定、处理和制裁。假定是指适用行为规范的条件和情况,它是把规范同主体的实际行为联系起来的部分,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这一规则生效;处理是指行为规范本身,它指明该项法律规范确定的行为模式的内容,使主体明确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以及要求做什么:制裁是指违反该项法律规范时所导致的法律后果,通常是以国家强制性措施要求承担的惩罚性或补偿性责任。
14.【答案】A。解析: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要求在制定教育法规时必须从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有的经济基础出发,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还必须从本国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和公民的普遍素质出发来制定法规。
15.【答案】A。解析:有损害事实是指行为人有侵害教育管理、教学秩序及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客观事实存在,这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
16.【答案】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17.【答案】B。解析:教师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对象具有教育功能。
18.【答案】C。解析: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创造性、示范性、复杂性、协同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和研究者角色等。
19.【答案】C。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就告诉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20.【答案】B。解析:如果每个教师都具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就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题干不仅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尚性,还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引导性。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解析: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课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2.【答案】ABCD。解析: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有:(1)学校管理自主化;(2)学校管理开放化;(3)学校管理民主化;(4)学校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5)学校管理的精致化。
3.【答案】ABD。解析: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答案】ABCD。解析: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中的学习观认为:(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认为:(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3)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5.【答案】CD。解析:素质教育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C选项过于强调学生的地位。
6.【答案】ABCD。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维护社会主义利益,为社会主义服务,一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我国教育目的反映出来的这一基本精神,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一是明确了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即德、智、体、美等方面,将其作为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二是明确了使受教育者各方面全面发展,即在注重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形成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促进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不应仅仅局限在德、智、体、美四方面。(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我国的教育目的不仅包含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还含有对整个民族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基本使命。
7.【答案】ABCD。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基于人的物质生产生活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和普遍的发展”,也就是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在交替交换的职能中,使自己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这种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表现为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全面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3)人的全面发展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它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全面发展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均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4)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自由发展,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等。
8.【答案】ABC。解析:题干中王老师没有做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错误地实施了指导评价权,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
9.【答案】ABCD。解析: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10.【答案】ABCD。解析: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包括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教育有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
2.【答案】×。解析: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教材直观与概括化实现的。其中,直观是前提,是基础;概括化是结果,是目的。
3.【答案】×。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4.【答案】√。解析:实用主义教育的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第二,学校即社会;第三,从做中学;第四,以学生为中心;第五,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
5.【答案】×。解析:题干中的描述主要体现的是人格的平等关系。
6.【答案】√。解析:教师仪表是教师内心修养、品格气质的流露,一般不直接传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信息。但也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的一个因素。
7.【答案】×。解析:微课教学也需要全面和系统的课程体系。
8.【答案】√。解析: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的方式,学生转变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线”,确立“以学为本,因学定教”的教学思想,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本,运用“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便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9.【答案】×。解析:组织教学通常在上课开始时,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
10.【答案】√。解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推荐阅读】: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