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十六)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0-08-03 16:13:19
  • 修改时间: 2020-08-03 16:29:21
  • 阅读量: 1491

广东敏试教育从自己整理的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题库中精心挑选了: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十六)与大家分享,赶快测试一下吧。也可以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大家一起讨论哦。广东敏试教育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早日考取到心仪的职位。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是在( )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育方针

2.教学和教育是一种( )的关系。

A.具体与抽象 B.分析与综合

C.部分与整体 D.次要和主要

3.下列几对关系中体现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有( )。

①教学与教育 ②教学与智育

③上课与教学 ④教学规则与教学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③④

4.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5.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地位,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A.基础 B.中心 C.主要 D.重要

6.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7.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8.以下属于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的是( )。

①间接性 ②领导性 ③客观性 ④教育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0.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体现了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为( )。

A.有差异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基本的认识 D.有领导的认识

11.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12.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

A.教与学 B.课程 C.师生交往 D.上课

13.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原因在于,教学始终具有( )。

A.间接性 B.领导性 C.交往性 D.教育性

1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

A.直接经验为主 B.间接经验为主

C.生活知识为主 D.生产知识为主

15.“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主要说明的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过程

16.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提倡“熟读精思”,指的是教学原则中的(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7.语文课上,李老师讲到《鸿门宴》这篇课文时,突然有学生说道:“项羽将刘邦放虎归山,真是个大傻瓜!”于是,班里同学都开始争论起来,如果你是李老师,会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B.及时制止,继续讲课

C.告诉学生不要胡思乱想 D.批评这位学生废话真多

18.魏书生说:“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一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不是证明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某种教法到自己的人,不加任何改变就用,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魏书生这句话说明( )。

A.教学中要有程式,但不要程式化 B.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

C.教学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教师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9.王老师在教《燕子》这节课时,她考虑到学生对燕子比较熟悉,但了解得并不清楚,她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燕子的尾巴是什么形状的?它吃的是什么东西?……同学们对这些问题并不了解,纷纷要求王老师回答,王老师此处的主要目的是( )。

A.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B.指导学生理解数材

C.指导学生感知教材 D.引起学生学习动机

20.学期末,明德中学各年级都举行了期末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21.教师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和深化已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是中小学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情境教学法 D.读书指导法

22.人们在以往对于考试的认识中,往往认为六十分就是及格线,学生的考试分数只要超过这个分数线,他的这门考试就合格了,上述表述的这种考试评价类型属于( )。

A.相对性评价法 B.绝对性评价法

C.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D.形成性评价

23.生物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亲自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特征,并让他们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流程,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最好采用( )的教学方法进行此次教学。

A.讨论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参观法

24.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掌握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25.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提出过许多的教学原则,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 )原则。

A.严谨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量力性

26.英语老师为了探究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于是在所教的甲、乙两个平行班中,分别采用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一段时间后再组织统一的考试,分析两个班级考试成绩之间的差异,英语老师在上述教学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27.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布置超出教学内容的练习题以锻炼解题能力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学生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应该立即将正确答案告知

D.全部布置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28.一位老师在备课时,根据大纲的要求,分别提出了重点知识、必需知识、一般知识,并根据学生的状况确定阶段性的教学内容,由易到难深入教学,这种做法反映了教育原则中的( )。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9.贯彻因材施教,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对于学习不专心的同学,以下最适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

A.给他们布置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

B.安排他们坐在离讲台比较远的地方

C.让其在讲台上多发言,以克服其不足

D.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30.张老师是高二(1)班的新班主任,为了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她查阅了本班学生高一学年的成绩记录并组织了摸底测验,从而对学生作出了( )。

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31.某教师认为上课就是向学生传递教材知识,使学生了解前人记载流传下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该教师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 )过程。

A.认识过程 B.交往手段 C.技能重塑 D.价值追求

32.小明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比较自卑,当受到批评时,他会马上找借口逃避责任,他总是渴望得到他人帮助和认可,每次交谈中都可以看到缺乏自信,害怕失败和失去已有的东西。如果你作为他们的老师,你可以对他们进行哪些方面的劝解?给你下列四句名人名言,你对这种胆小又不乐观,又害怕失败的孩子,应该怎样去锻炼和激励他们?( )。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33.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教师教学应该遵守的( )原则。

A.温故知新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34.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们对“春天”的认识更加清晰,不仅带同学们去公园观察新开的花,而且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冰水融化”“小树发芽”等有着春天气息的图片供学生观看。语文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中的( )。

A.创造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35.数学老师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内容时,首先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爸爸把6个苹果分给孩子和妈妈,每个人会分到几个?”当大家都回答“3个”时,老师询问道:“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呢?”当老师这样问时,大家都开始重新思考,终于有同学意识到“不是平均分配”。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询问“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是为了( )。

A.引导学生感知教材 B.引起学生求知欲

C.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D.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对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B.掌握知识是为了发展智力

C.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D.二者统一于学生的发展

2.教师钻研教材包括钻研( )。

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有关参考书 D.教学计划

3.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

A.讲授法 B.演示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4.下列叙述反映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智慧的)火焰”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5.关于教学的一般任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D.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布置与批改

7.备课的内容包括( )。

A.考虑教学方法 B.钻研教学材料

C.全面了解学生 D.撰写课时计划

8.我国历代的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已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下列选项中,意在强调巩固性教学原则的有(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学而时习之”

C.“各因其材,各尽其能” D.“温故而知新”

9.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 )。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学

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制

10.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设计教学法

三、简答题

1.请简述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2.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题

【材料】

一位教物理的张老师在讲到“力矩”的内容时,首先提了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同学们,大家每天开门关门,但你们想过没有,手放在门的什么地方最省力?”这可是同学们每天都做的,但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但仍找不到要领。正当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张老师略带神秘地微笑着说:“这个嘛,我们今天学了力矩的内容后你们自然就会明白。”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问题:上述材料中张老师的教学符合或违背哪一教学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C【解析】教学和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3.C【解析】教学规则是教学原则的组成部分和具体细节,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智育主要由教学实施,也需要其他途径实施;教学不仅是智育实施途径,也是其他各育实施途径,教学与智育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A【解析】略。

5.B【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6.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都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7.C【解析】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基本任务。

8.C【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领导性、交往性和教育性。

9.A【解析】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0.D 【解析】选项中是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四个表现,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在教师指导下”可知教学过程是“有领导的认识”。

11.B【解析】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彼此交流信息并相互作用,因此教与学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交往。

12.C【解析】师生的交往活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

13.D【解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专业知识,更能在其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熏陶,体现的是认识的教育性。

14.B【解析】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并且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注意防止两种倾向。

15.D【解析】《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它主要说明的是教学过程。

16.D【解析】“熟读精思”是指学习必须遵循记忆与思维相结合的规律,属于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

17.A【解析】略。

18.A【解析】魏书生老师这句话说明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真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勇于研究和实践教学方法,通过不断追求,构建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即教学中要有程式,但不要程式化。

19.D【解析】使用有趣的材料和使用各种呈现方式可以增强学习动机,题干中王老师提出有趣问题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

20.C【解析】总结性评价指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次数减少,目的在于对教学的总体效果进行检验,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比如期中或期末考试。

21.B【解析】谈话法也称问答法。它是按一定教学要求,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教学方法。

22.B【解析】绝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目标评价。以既定的目标为标准,对评价对象达到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由目标来决定的绝对标准。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只与既定目标比较,评价对象相互之间不进行比较。这类评价适用于评定评价对象是否达到特定的资格,不适用于人才选拔。比如升级考试、会考、合格考试。

23.C【解析】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材料,在控制某些条件下,通过观察事物及其过程的发生变化,使学生理解、验证知识并形成技能的教学方法。

24.C【解析】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C 【解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意思是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这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

26.D【解析】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材料,在控制某些条件下,通过观察事物及其过程的发生变化,使学生理解、验证知识并形成技能的教学方法。

27.B【解析】对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1)课外作业要符合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的要求;(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指定完成时间。

28.C【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既要按照教材的内在逻辑性进行教学,又要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性进行教学,让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符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29.D【解析】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应注意以下三点:(1)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3)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0.B【解析】诊断性评价指在教学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从而为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摸底考试。

31.A【解析】略。

32.B【解析】略。

33.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

34.D【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从而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理论知识。题干中语文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是直观性原则。

35.B【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CD【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故B项表述错误。

2.ABC【解析】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3.ACD【解析】略。

4.ABC【解析】“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ABCD【解析】略。

6.ABCD【解析】略。

7.ABCD【解析】略。

8.BD【解析】A项强调的是启发性原则,C项强调的是因材施教原则。

9.ABD【解析】略。

10.CD【解析】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是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2.【参考答案】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四、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张老师的教学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

(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开展教学民主。

(3)张老师的教学之所以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是因为张老师能结合课文的学习向学生提出饶有兴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推荐阅读】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汇总[六月]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三)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十七)

下一篇: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十五)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