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基础理论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0-07-24 11:31:49
  • 修改时间: 2020-07-24 14:24:51
  • 阅读量: 2277

学前教育对人格品质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基础理论。希望你成功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老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你提供丰富的笔试资料,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

考纲要求: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

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也是婴幼儿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生理的发展是指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

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的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客观:生物因素(内);社会因素(外)

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基础理论

第二节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考纲要求: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一、成熟势力说

二、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三、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四、认知发展理论

五、文化历史理论

1、成熟势力说

代表人物:格赛尔

支配儿童心理发展:成熟(内环境) 学习(外环境)

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形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2、精神发展观

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基础理论

(一)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1、口腔期(口唇期、口欲期) 0-1

2、肛门期 1-3

3、性器期(前生殖器期) 3-6

4、潜伏期 6-11

5、两性期 12以后

(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信任感对怀疑感 0-18个月

自主感对羞怯感 18个月-2、3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 2、3-6

勤奋感对自卑感 6-11

3、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将行为界定为心理研究对象

(一)华生:早期行为主义

观点:习惯说(刺激——反应说)

心里的本质是行为,各种心理现象是行为的组成因素或方面,主张用观察法实验法

评价:创立了行为主义,否认遗传,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主观能动性

(二)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观点: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

他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强化(正负)、消退、惩罚

评价:只注重强化和惩罚来控制儿童,忽视主观能动性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a、观察学习的分类:

(1)直接的

(2)抽象性

(3)创造性

b、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起始)

(2)保持

(3)再现

(4)动机

c、强化种类

直接、替代性、自我

d、结论

影响学习的三个因素:环境、个体、行为(三元交互)

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基础理论

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基础理论

4、认知发展理论

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基础理论

5、文化历史理论

文化的重要性

语言的角色

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较高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


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基础理论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保教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一:婴幼儿心理发展影响因素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