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九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2-27 18:43:03
  • 修改时间: 2022-02-27 18:43:03
  • 阅读量: 630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九。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答,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理解课文内容并演一演,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精心朗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用心体会人物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解释课题。

1、学生自主发言,说说自己课前搜集的能言善辩的名人。

2、故事导入:师讲《鸟》的故事。(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听了晏子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同学们,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晏婴)能说说理由吗?(他关心老百姓、心地善良、聪明过人……)从这个故事中你们知道老百姓为什么称晏婴为“晏子”吗?(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孔子、孟子、墨子。)(课件补充介绍晏子其人。)

3、出示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出使。说说课题的意思。(课件介绍楚国及故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师提出初读要求:

(1)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2)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适当检查、交流。(课件补充关于“橘”、“枳”的相关知识。)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家跟随晏子左右,他哪方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你听出哪些话中有话的?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

小组交流: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件提示:(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课件)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之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3、晏子的这句话具有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4、有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初中语文《晏子使楚》教案十

下一篇:初中语文《晏子使楚》教案八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