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人教版《藤野先生》教案六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1-11-17 12:16:28
  • 修改时间: 2021-11-17 12:16:28
  • 阅读量: 393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藤野先生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设想 

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体会 

文章中浓厚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脉络分明、记叙有序的写作特点。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 

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周星期三)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背诵《赠从弟》 

二、释题及写作背景 

1.学生速读课文注释①,了解文章的出处及藤野先生。 

2.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 

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 

中国人看日本人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 

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作此文时,正当“三 

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 

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 

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有关阅读障碍 

要求:1.标注出难字难词。 

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默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 

人民。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2.文章变换的地点有三个:(1)“我”在东京;(2)“我”在仙台;(3)“我”离开仙台后。 

3.全文共有38段,划分时可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 

我的激励与鼓舞。 

第二课时 (第一周星期四)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 

2.思考:(1)请标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 

(2)对于这些清国留学生,“我”是持什么态度?哪些词语表明了“我”的态度? 

(3)从“我”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藤野先生》教案五

下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藤野先生》教案七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