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人教版《藤野先生》教案七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1-11-17 12:15:20
  • 修改时间: 2021-11-17 12:15:20
  • 阅读量: 316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藤野先生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三. 教学安排:

2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 

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 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2.明确: 

(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 

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四.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 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2. 讨论交流: 

(1) 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 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 

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3) 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藤野先生》教案六

下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藤野先生》教案八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