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0-07-13 10:19:56
  • 修改时间: 2020-07-15 16:45:56
  • 阅读量: 961

广东敏试教育从自己整理的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题库中精心挑选了: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与大家分享,赶快测试一下吧。也可以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大家一起讨论哦。广东敏试教育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早日考取到心仪的职位。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体现了教育的( )。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人口功能 D.政治功能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B.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C.优越的社会制度保障教育的提高社会效益

D.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3.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体现的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自我决定论

4.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是( )。

①主张国家利益至上 ②反对将人置于次要地位

③主张个人造就自己 ④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

⑤忽视个人的责任承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体现了知识具有( )。

A.认识价值 B.能力价值 C.陶冶价值 D.实践价值

6.以下选项不属于经验主义课程论观点的是( )。

A.课程组织应心理学化 B.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C.课程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生活的范围 D.课程应给儿童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

7.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娱活动小组、公益活动小组、体育活动小组等是( )。

A.积极型正式组织 B.消极型正式组织

C.积极型非正式组织 D.消极型非正式组织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国新课程带来的教学观的变革?( )

A.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B.从重理论学习转向重实践操作

C.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D.从以教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9.“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反映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10.课程内容组织中,强调保护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便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念,并把行为与所学课程内容统一起来,这体现了课程逻辑规则的( )。

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 D.发展性

11.某老师在作经验交流时,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情境创设的重要性,那么这位老师更多地受以下哪种学习的影响?( )

A.联结学习理论 B.认知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2.以下关于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感觉记忆的时间短、容量小

B.长时记忆的时间长、容量大

C.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有意识成分是不同的

D.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方式是不同的

13.某学生的成就动机不强,老师想提高其动机,根据阿特金森的理论,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加诱因价值 B.增加练习强度

C.提高学生的成就需要 D.提高学生期望水平

14.在历史课上,同学们学习了鸦片战争的起源、发展、结果等知识,按照知识的分类,这属于( )。

①陈述性知识 ②程序性知识 ③直接经验 ④间接经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有的人记忆力强,有的人感知力强,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人写作能力强。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6.两三岁的儿童常常会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任务,例如吃饭、穿衣等等,这时候家长应该给儿童提供这样的机会,即使他们失败也不需要责备,因为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A.勤奋感 B.自主性 C.信任感 D.角色同一性

17.小芳习惯阅读完一段课文后给该段课文提炼出一个标题,并用一句话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小芳在学习上采用的是( )。

A.精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18.课堂上知识点以什么形式呈现给学生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难易程度和正确性,对小学高段及中学低段的学生来说,知识的最佳呈现形式是( )。

A.图像表象 B.符号表象 C.语词表象 D.动作表象

19.3岁前儿童的玩具、活动对其认知能力发展十分重要,该观点属于( )。

A.格式塔的认知理论 B.托尔曼的认知发展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

20.乐乐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运球动作和上篮动作常常互相干扰。关注运球对就容易错过最佳上篮位置,关注上篮动作时又容易运球失误。乐乐的篮球技能属于动作技能形成阶段中的( )。

A.认知阶段 B.自动化阶段

C.计划信息阶段 D.联系形成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13岁的小文在上课时经常戏弄老师,打扰其他同学学习,班主任将小文的书桌搬到教室外,没收了小文的手机、文具,并拒绝归还,还在教室里公开批评小文为孺子不可教,以后没什么出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该班主任的行为属于侮辱未成年人人格尊严行为

B.小文的行为严重破坏了课堂秩序,班主任对小文的批评,将其座位安排在教室外,属于正常合理的班级管理行为

C.由于小文是未成年人,不得在学校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班主任有权没收其手机

D.班主任没收小文的手机侵犯了小文的财产所有权

2.近年来,学校的安全事故频发,a地人民政府和学校认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遂采取以下举措,其中正确的是( )。

A.学校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

B.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

C.a地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

D.a地政府对需要维修、改造的校舍,及时予以相应处理

3.教师是课程实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层面,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教师的参与 B.教师的态度

C.教师所具备的能力 D.教师与其他参与者直接的交流与合作

4.常见的教案有( )。

A.问答式 B.讲义式 C.提纲式 D.综合式

5.班集体的形成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6.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有( )。

A.席勒 B.裴斯泰洛奇 C.康德 D.赫尔巴特

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含义包括( )。

A.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 B.倡导全人教育

C.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D.提倡素质教育

8.当今世界,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9.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10.在一张绿色的纸中间放一小块灰色的纸。注意看绿纸,一会儿你会发现,绿纸中间的灰纸带上了红色。这种现象属于( )。

A.继时诱导 B.同时诱导 C.相互诱导 D.错觉

三、判断题

1.终身教育主要是指成人教育。( )

2.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所以素质教育反对考试。( )

3.在教育实践中,“言教”要重于“身教”。“言教”会让学生更能理解老师的教育目的,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

4.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教师可以限制其活动。( )

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把学生置于活动和交往的环境中就必然会促进他们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

6.德育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

7.观察力实质是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 )

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5±2组块。( )

9.某同学初三毕业,父母让他独自出国读书,他既不想离开父母,又想去体验一个全新的国家,此时他面临的动机冲突为双趋冲突。( )

10.情绪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 )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答案】C。解析: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包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3.【答案】B。解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体现环境决定论。

4.【答案】B。解析:存在主义认为,在确定课程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承认学生本人为他自己的存在负责。换言之,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5.【答案】A。解析:知识的认识价值体现在学生掌握知识,意味着他对知识所指的事物的认识,弄清事物是什么,把握住事物的特性。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制约着他对事物的视域和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就此而言的。学生掌握知识,又意味着他掌握认识的工具。知识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概念、范畴、命题、原理、因果关系与逻辑结构。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也就是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显微镜和望远镜,能见到别人见不到的事实,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解释别人解释不了的疑难,重组别人不能重组的经验。学生掌握知识,还意味着掌握认识的资料和资源。人们常说认识是思维对信息的加工、建构、重组,知识就是这些信息的重要形态。学生认识的发展依赖于对知识资料、资源的思维加工,由不知转化为知,由旧知通向新知,在头脑里构思和想象现实中尚不存在的东西。6.【答案】D。解析: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强调学校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课程组织要心理学化。

7.【答案】C。解析: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娱活动小组、公益活动小组、体育活动小组等是积极的非正式组织。8.【答案】B。解析: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是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9.【答案】A。解析:个人本位论是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10.【答案】C。解析:课程内容组织中,强调保护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便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念,并把行为与所学课程内容统一起来,这体现了课程逻辑规则的整合性。

11.【答案】D。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12.【答案】A。解析:感觉记忆的时间短,容量较大。

13.【答案】B。解析:根据阿特金森的理论,可以通过增加诱因价值;提高学生的成就需要;提高学生期望水平来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14.【答案】B。解析:在历史课上,同学们学习了鸦片战争的起源、发展、结果等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是间接经验。

15.【答案】D。解析:有的人记忆力强,有的人感知力强,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人写作能力强。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6.【答案】B。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两三岁的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17.【答案】A。解析: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

18.【答案】B。解析:课堂上知识点以什么形式呈现给学生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难易程度和正确性,对小学高段及中学低段的学生来说,知识的最佳呈现形式是符号表象。

19.【答案】C。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玩具、活动对其认知能力发展十分重要。

20.【答案】D。解析:技能形成三个阶段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联结阶段,操作技能主要发生两类变化:一是先前流畅性和节奏感较差的部分技能逐渐变得富有节奏和流畅;二是一些个别的子技能被整合为互相协调一致的、稳定的总技能。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D。解析:题干中该班主任的言语侮辱了未成年人人格尊严,没收手机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2.【答案】ABCD。解析:为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学校与政府应当共同采取措施。

3.【答案】ABCD。解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即①教师的参与;②教师的态度;③教师所具备的能力;④教师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答案】BCD。解析: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综合式。

5.【答案】ABCD。解析:班集体的形成,必须出现以下几个特征:班级共同奋斗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行为准则、得力的班级核心、良好的班风和舆论也就是成员间心理相容的气氛。因此选ABCD。

6.【答案】ABCD。解析: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核心是提倡人的个性和自由,主要代表人物有裴斯泰洛奇、席勒、康德和赫尔巴特。

7.【答案】ABC。解析: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8.【答案】BCD。解析:向学校和教师回归即提高老师校本开发意识。向教育实践回归即让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学有所用。

9.【答案】ABCD。解析: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10.【答案】BD。解析:错觉就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2.【答案】×。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3.【答案】×。解析:“身教”重于“言教”。

4.【答案】×。解析: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活动。

5.【答案】×。解析:题干中“必然”一词用得过于绝对。

6.【答案】√。解析:德育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7.【答案】√。解析: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它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8.【答案】×。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7±2组块。

9.【答案】×。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趋避冲突。

10.【答案】√。解析:情绪的信号功能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除借助言语进行交流之外,还通过情绪的流露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意图。情绪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绪信息和思想愿望。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六)

下一篇: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