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高中音乐教案《马赛曲》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0-12-28 20:49:09
  • 修改时间: 2020-12-28 20:49:09
  • 阅读量: 1647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高中音乐教案《马赛曲广东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1.提升对高雅艺术的热爱,感受乐曲中的爱国情感。

2.通过对《马赛曲》旋律的模唱,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本作品的学习,了解《马赛曲》的创作背景,体会乐曲的风格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马赛曲》的创作背景,体会乐曲的风格特点。

【难点】

感受乐曲中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卡门序曲》,提问:这段音乐是哪个国家的?听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法国的《卡门序曲》,展现了法国人民的热情,是具有代表性的法国音乐。

今天我们来走进法国音乐,去感受法国人民的热情与浪漫。我们一起学习法国作曲家鲁热·德·利尔创作的《马赛曲》。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马赛曲》,并提问:它的速度和情绪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速度是进行曲速度,情绪饱满,音乐铿锵有力。

2.教师介绍马赛曲。

《马赛曲》是法国大革命的战歌,自他诞生至1879年的近90年间,随着法国形势的动荡变化,它也经历了坎坷的道路。尽管督政府曾于1795年7月15日规定《马赛曲》为第一共和国的法定歌曲,但另一首崛起的政治歌曲《人民的警钟》令它相形失色;在波旁王朝时期还曾被禁止演唱。直到1879年,第三共和国重新宣布《马赛曲》为国歌,最终在法国确立了他的稳固和光荣的地位。

(三)深入赏析

1.教师带学生朗诵歌词,提问:通过对歌词的诵读,大家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朗诵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感受到了法国人民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和难以撼动的毅力。

2.再次聆听,提问:除了有进行曲风格,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旋律多以级进方式进行,节奏多以附点方式呈现,仿佛表现出行军作战时铿锵有力的步伐以及捍卫祖国决心。

3.教师提问:哪位同学来简单讲述一下法国大革命?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法国大革命又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着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对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世界史学界看法众多,难成共识。在中国,以热月政变作为大革命结束标志比较普遍,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激进集权统治。

4.教师放音乐:大家一起跟着音乐哼唱旋律,再次体会歌曲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四)拓展延伸

教师:法国人民他们用他们的热血捍卫着祖国,那么我们也要保持一颗爱国的心,感恩祖国,回报祖国。现在全体起立,用我们最嘹亮的歌声一起演唱《义勇军进行曲》。

(五)小结作业

教师:课堂接近尾声,哪位同学来谈谈本节课收获。

布置课后作业:我国还有很多表达爱国情怀的颂歌,大家课后搜集一下,下节课一起分享。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案《定风波》

下一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青春萌动》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