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高中美术教案《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0-12-01 17:19:13
  • 修改时间: 2020-12-01 17:19:13
  • 阅读量: 805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高中美术教案《如何鉴赏美术作品》广东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理解美术鉴赏过程中产生不同差异的原因;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不同方式与角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感知与对比探究,理解美术鉴赏过程的实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能够以不同形式鉴赏一幅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化对作品的感受,提高审美体验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不同方式与角度。

【教学难点】理解美术鉴赏过程的实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对比法、探究法等。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毕加索大师的代表作品《格尔尼卡》,引导学生欣赏思考:看到这幅作品,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不同的人在观赏相同的艺术作品时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学习鉴赏美术作品。从而板书并导出课题。

(二)对比分析,找准角度

1.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

教师出示黄胄的《洪荒风雪》和张瑀的《文姬归汉图》两幅作品,学生欣赏并思考:两幅作品的时代背景分别是怎样的?带给人怎样的审美感受?为什么?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背景的简要介绍,教师问:为什么要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对我们鉴赏美术作品有哪些帮助?

教师再总结: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作品的主题含义、形象创造、形式意味的理解与鉴赏。

2.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

教师继续出示梵高的代表作品《星月夜》以及《麦田上飞过的乌鸦》,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艺术家的作品特点,并提出问题:艺术家风格特点的形成与什么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总结:与艺术家的生平经历和自身的艺术观点是分不开的,因此,了解艺术家的生平是我们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另一个角度。

3.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

教师播放课件,依次出示版画《到前线去》、套色版画《初踏黄金路》、工笔作品《秋暝》,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当我们对于作品背景甚至艺术家均不甚了解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鉴赏美术作品呢?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并提示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来找寻答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通过我们自身累积的美术知识,尝试从作品的形式美感出发来进行鉴赏,从而理解特定作品形式美感的创造价值。

(三)总结评述,领悟探究

教师分别出示陈坚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以及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两幅油画作品,组织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鉴赏美术作品的角度尝试分析:两件作品是如何从不同角度、不同艺术手法表现战争的残酷与正义的力量的?

学生分小组进行作品鉴赏活动的展开,最后教师总结评述,得出美术鉴赏活动的本质是“再创造”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概括总结,强调鉴赏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不同角度,提示学生课后运用不同资源,积累自身的美术知识,从而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高中美术教案《艺术美和形式美》

下一篇:初中美术教案《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