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一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3-13 18:35:10
  • 修改时间: 2022-03-13 18:35:10
  • 阅读量: 256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一。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及“歌”的体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中的感情。


4、背诵诗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颗颗夺目的明珠,其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深受人们喜爱。


二、呈现教学目标


三、介绍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因其做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人格高尚,忧国忧民,诗艺精湛,又称“诗圣” 。著有《杜工部集》,著名的诗篇有《三吏》、《三别》等。


四、写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五、解题


歌, 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称“歌行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这是一首即事抒情诗。


六、合作译读,读懂诗歌大意


1、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每一小节的内容,并尝试给每一小节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1、读准下列加点字


怒号 挂罥 长林梢 庇 突兀 布衾 三重茅


塘坳 飘转 俄顷 丧乱 广厦 见此屋


2、解决疑难字词。


秋高:秋深 忍能:竟忍心 俄顷:一会儿


丧乱:战乱,特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彻:通宵


安得:哪里能得到, 广厦:宽敞的大屋子 庇:遮蔽,保护


俱:都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足:满足。


3、分析诗歌内容


加小标题


秋风破屋 卷走茅草——痛惜焦急


群童抱茅 诗人叹息——无可奈何


屋漏床湿 彻夜难眠—— 悲痛凄苦


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博大胸襟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初中语文《雪》教案一

下一篇:初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二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