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绿》教案三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3-12 21:01:05
  • 修改时间: 2022-03-12 21:01:05
  • 阅读量: 343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绿教案三。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灰、块、狐、狸、向、报、秘、密、张、哗、啊、送、叹。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新词并掌握。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故事大概的情节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张贴用的图片(森林、草地、小溪、翠鸟、狐狸、顶着棕榈的小兔;做游戏用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互相介绍,彼此认识,复习识字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一边播放,教师一边描述:孩子们,你们看,多么漂亮的一片森林啊!绿色的森林里有一片绿色的草地,绿色的草地上有一条绿色的、哗哗流淌的小溪,就在这个绿色的世界里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绿色的世界,欣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认读生字“灰”。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绿色的森林里,有块绿色的草地,绿色的草地上有条绿色的小溪,在这个绿色的世界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们赶紧看看去。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划出新认识的字和新学会的词语。


2、反馈刚才的读文识字。


(1)反馈不认识的字。


(2)反馈新认识的字和新学会的词语。


(3)读一读,加深识记。


3、同桌两个小伙伴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互相检查识字和课文朗读情况。


4、游戏巩固生字识记,课中休息。


给汉字朋友找家。


(二)复述故事,了解内容


1、把故事试着讲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


2、讲给全班同学和老师听一听。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理解故事情节。


师:刚才大家讲得真好,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再自由读一遍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想告诉大家?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3、全班交流、汇报,并随机引发想象,指导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段。


学生可能谈到:


(1)觉得小白兔真聪明,善于动脑筋。


(2)觉得狐狸太狡猾,又太可笑。


(3)觉得翠鸟很热心。


(4)觉得森林太美了。


……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想法,不能脱离文本。同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有道理,就应得到肯定。


四、回读课文,消化品味,总结全文。


1、伴着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总结全文。(用贴图的方式适时呈现诗歌内容)


设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绿色的和灰色的》这篇童话诗用比拟的手法,描述了狡猾的狐狸想伤害可爱的小兔,结果绿色翠鸟帮助了小白兔,小白兔利用绿色的棕榈脱离了危险,使狐狸一无所获的故事。诗歌的语言较为浅显,虽为叙事诗,但是韵律鲜明,因此,教学本课时,首先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故事情节和故事中的人物会在学生头脑中逐渐鲜活、清晰下来。然后,通过复述与表演,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初中语文《绿》教案二

下一篇:初中语文《绿》教案四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