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小学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二。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兴高采烈”“扶老携幼”“思绪万千”“天各一方”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会诗人身居外地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本课教学按“读题质疑——讨论解疑——吟诗抒情”来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2、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沟通和生活的联系。本课教学设计中多处体现了这一理念。如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的意思,结合重阳节的风俗,让学生想象街上的热闹景象,感受重阳节的欢乐场面;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果你是王维的兄弟,你会说些什么呢?”的问题,让学生将心比心体会王维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最后设计了小练笔:你有过思亲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
3、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本课运用自制多媒体课件了王维吟诵古诗时的心境,出示了自画示意图让学生了解了王维家乡的方位,从而让学生理解了诗题中的“山东”;运用形象化的画面,让学生了解到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启发说话,让学生将心比心体会王维独自漂泊的孤寂;运用直观的动画,让学生了解王维家乡重阳节登高欢聚的情景;出示文中重点词句,反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最后布置学生收集、诵读思乡诗让学生再次体会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谈话:实验小学是书香校园,你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咱们一起来背背。
二、初读古诗,读题质疑
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古诗)录音范读。谁能模仿录音来朗读这首诗。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以这首诗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的。
板书课题 指名读题。你能围绕课题中的“思亲”一词提几个问题吗?
(谁思亲?在什么时候思亲?在什么地方思亲?为什么思亲?怎样思亲?)
3、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开始。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上课,我就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提问,然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三、自主读书,讨论解疑
(一)、自学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1)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2)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指名朗读,评议。见过茱萸吗?(出示课件简介茱萸)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主要是生字词的教学。对于中年级来说,字词的教学仍不容忽视,所以为扫清阅读障碍,必须把字词解决掉。这两句话中包含了12个生字,是学生朗读的难点。]
(二)、你能解决哪个小问号了呢?
1、生交流师板书: 王维 重阳节 长安
2、你了解王维吗?谁来用自己的话简单地介绍一下?
3、你知道重阳节是什么时候,有些什么风俗吗? (课件出示简介重阳节)
4、你能把这几个词连起来说成一句完整的话吗?
[设计意图:强调王维是个重感情的诗人、画家,为下文思亲埋下伏笔。课件介绍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为下文想象重阳佳节大街上的热闹景象作铺垫。]
(三)研读第一、二自然段,讨论“什么情况下思亲?”
1、王维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用“——”画出来。
2、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