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人教版《伤仲永》教案五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1-11-11 18:05:48
  • 修改时间: 2021-11-11 18:05:48
  • 阅读量: 462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伤仲永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

1、熟读、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文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天才,什么是天才?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天才是打倒一百次仍站立着的人”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中国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话语都讲的是一个道理,即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勤奋好学。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自恃天才,结果沦为庸才,今天我们学习的方仲永就是其中一例。看看王安石为何“伤”仲永呢?

二、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把握文章

1、初读课文,准确认读:

隶(lì) 扳(pān) 谒(yè)

泯(mǐn) 称(chèn) 卒(zú)

2、复读课文,读清句字: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⑵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⑶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⑷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三、熟读课文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探究

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有见有闻,有详有略, 这样安排用意何在?

4、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5、“伤”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四、合作探究、探究主题

6、仲永的故事是真的吗?

7、本文为什么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8、作者为何只追究仲永父亲的责任而不写仲永自身的失职?

五、迁移拓展

9、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

10、同学们感受了方仲永的故事。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呢?(三选一)

⑴ 仲永啊,我想对你说

⑵ 方父啊,我想对你说

⑶ (假如你是方仲永,你有什么话对大家说呢?)各位啊,我想对你们说

六、当堂达标

(一)、基础知识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⑴ 未尝识书具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从先人还家

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⑴ 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人

⑵ 不能称( )前时之闻

⑶ 泯( )然众人矣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⑴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稍稍宾客其父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父利其然也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原文填空。

⑴ 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字词。

⑴ 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利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环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

⑴ 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泯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4、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

9、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伤仲永》教案四

下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伤仲永》教案六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