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人教版《桃花源记》教案三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1-11-09 18:34:39
  • 修改时间: 2021-11-09 18:34:39
  • 阅读量: 523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桃花源记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2,作者塑造的“世外桃园”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文章的主题。 

预习要求:

1,给下列字注音: 

缘旷豁髫诣骥 

2,朗读并试背课文。 

教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1-2节的词语。 

一, 导入新课: 

1, 根据《扬子晚报》的一则消息“云南发现“世外桃园””引入新课…… 

2, 板书课题: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强调:源:水的源头。桃花源即,桃花溪的源头。 

补充: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东晋文学家。 

指导: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情况。 

二, 检查预习:1,找学生朗诵课文。 

2,给下列字注音: 

缘旷豁髫诣骥 

集体订正 

三, 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的结构;重点学习1-2节的词语。 

四, 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讨论就文章的结构设计问题: 

疏导: 

结构方面的问题,一般包含:线索,段落等问题。可以结合课文阅读重点一考虑。 

总结可以讨论问题: 

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只将阅读重点一开变一下) 

2, 标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 

3, 据此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1—2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参考课后思考题五。 

五, 学生再一次阅读全文,师生共同讨论完成1-3题: 

总结明确: 

1, 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 

疏导:行踪可以理解为:地点的转移。 

2, 表示行踪变化的词句: 

板书: 

缘溪性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停数日既出及郡下遂迷,不复得路 

3, 根据以上的总结,将课文分层: 

一,(1)发现桃花源。 

二,(2—3)进入桃花源。 

三,(4—5)离而复寻桃花源。 

六, 学生齐诵1节,对照注释口译课文: 

1,明确词语: 

缘:沿着。夹岸:两。落英:落花。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复,再一次。穷:尽头。 

2,找学生概括第一节的内容: 

明确:交代人物,时间,及沿途的美好景色。 

3,教师问: 

(1) 怎样设计情节,使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 

学生讨论。 

总结: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景色优美。 

(2) 文章这样设计开头有什么作用? 

讨论总结: 

吸引读者,令人心驰神往。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作铺垫。 

4, 背诵第一节。 

七, 学生齐读第二节,对照注释口译课文。 

1, 明确词语: 

仿佛:看得不真切。若,好象。才,仅仅。旷:空阔,宽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悉。全,都。 

强调:豁然开朗,阡陌,交通(词的古今义),往来种作,黄花垂髫(修辞格) 

2, 找学生概括地二节内容(讨论) 

总结;概括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平,安宁,生活幸福,勤劳。 

3, 学生思考: 

作者塑造这样的生活环境有什么意图。 

疏导:阅读注释(1),联系课文的主题。 

总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4, 齐背第二节。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桃花源记》教案二

下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桃花源记》教案四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