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人教版《理想》教案九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1-10-30 12:05:25
  • 修改时间: 2021-10-30 12:05:25
  • 阅读量: 404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理想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二、诵读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诵读: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3、自主学习:正音、正字、释词 

三、合作探究

1、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 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 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朗读,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四、品读明理

1、品读课文,逐段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

六、体验拓展:

1、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七、背诵理解:分小组竞赛背诵

八、师生小结: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九、作业布置 

①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理想》教案十

下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理想》教案八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