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人教版《在山的那边》教案七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1-10-29 17:02:01
  • 修改时间: 2021-10-29 17:02:01
  • 阅读量: 433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在山的那边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学习要点:

1.训练诗歌的朗读能力,形成初步的语感。

2.尝试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品味诗中重点字词及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3.从的学习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理想,并培养学生面对理想的正确态度。

重点难点: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义及如何表现。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注音全对的一组是(B)

A.伏(fú)在窗口痴(chī)想

B.隐秘(bì)凝(nínɡ)成

C.诱(xiù)惑漫(màn)湿

D.枯(ɡū)干一瞬(shùn)间

2.下边四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A.幻想凝成诱惑宣腾

B.海潮攀登朦胧痴想

C.隐秘清澈依然枯干

D.漫湿一瞬间飘来深根

3.用课文中词语填空:

小时候,我常伏在在窗口痴想。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4.根据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我伏在窗口痴想渴望见到波涛汹涌的大海。

B.我渴望见到的大海是信念凝成的大海。

C.山那边的山,铁青着脸,使我一次次失望过。

D.从小飘来的种子使我一次次鼓起信心。

5.反复诵读课文。

二、检查导入:

1.导入新课: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听写字词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尝试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意

1.题解: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在山的那一边》,那么看到这个题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明确: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神往山那边的新天地,是童年的遐想。

2.读出韵味:同学们根据朗读要求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感情。

3.读出层次:一.童年时期对理想的向往和困惑。

二.长大后对理想的追寻。

4.读出内涵:(1).海和山还有爬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海:理想群山:重重的困难

爬山:艰苦奋斗

(2).的主旨:

明确:通往理想的人生之路是漫长的曲

折的,但只要坚持不懈、百折不

挠地努力奋斗,理想的境界,终

会实现。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对这首诗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想去看看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明确: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要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2)为什么说是“隐秘想望”?

明确: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3)“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明确:“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种子”指什么?为何说是“飘来的“?

明确:“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

(6)“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山顶的诱惑力的”?

明确: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7)“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暄腾……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什么意思?

明确: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8)“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因为“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惊喜,使人兴奋。

(9)为什么“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却“又一次次鼓起信心”?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在山的那边》教案六

下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在山的那边》教案八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