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高中历史教案《新航路开辟》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0-12-01 17:14:45
  • 修改时间: 2020-12-01 17:14:45
  • 阅读量: 474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高中历史教案《新航路开辟》广东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图文资料,能够分析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并能够准确复述出来。

2.能够列举迪亚士、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基本史实,并能在地图上依据重要地点大致圈画出每人航行的路线。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能够灵活地运用新史观,分析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4.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航海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并能够充分认识到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三、评价方法

目标1:通过学生对材料的归纳,评价学生归纳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个人解读材料获得有效信息的过程,以及老师的指导,掌握文字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目标2:通过例题,检验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生生互评,进一步检测学生对开辟新航路影响的掌握程度。

目标3:通过地图,检验学生对开辟新航路过程的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目标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检测学生对重要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和掌握。

目标总评:学生依据导学案中自主学习评价表,自主评价本节课的收获,能够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

1.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本节教学基本环节:情境导入→温故知新→展示课标及学习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反思总结→布置预习。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2分钟)

情境创设:近年来我国沿海岛屿屡次受到侵犯的表现?通过一段视频一起来探究原因。

问题预设:通过视频,你能够归纳出近年来我国沿海岛屿屡次受到侵犯的原因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关注的时事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观念和海权意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开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

(二)温故知新(3分钟)

回顾第二单元的主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总体框架有总体的了解,认识到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顾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思考,能够自己总结规律,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为历史知识的前后连贯做铺垫。

(三)展示课标及学习目标(1分钟)

【设计意图】分层投放目标,让学生清楚每一个环节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目标明确了,学习效果更强。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36分钟)

环节一: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2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回顾下列基础知识: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找出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能够在地图上找出航海家的航线。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能够分角度评价,能用新史观来评价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设计意图】(1)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了解本模块史实,重新整合基础知识,加深记忆。(2)培养学生归纳材料的能力。(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课堂注意听别人的回答。

环节二:合作探究,释疑解难(20分钟)

探究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问题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

问题2:西方人寻金为什么要到东方去?

问题3:课本P22“西欧商人清点钱币”图片及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4:14到16世纪的西欧在思想领域有什么运动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教师活动:提醒学生结合课本图片和历史纵横,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以及学案补充材料。同时部分参与学生的讨论,听取学生的看法。

学生活动:自主看书,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说答案,学生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将课本知识进一步细化,充分利用课本的图片、历史纵横等解释课本的结论,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深化。

探究二: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问题1:哥伦布的目标是东方,为什么要往西走呢?

问题2: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了哪些大洋?

问题3:大家来纠错:麦哲伦是西班牙航海家,他一心一意想寻找到东方的新航路。1519年,他得到葡萄牙王室的资助,率领船队,一直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向西航行,历经千辛万苦,横渡了太平洋,穿过了麦哲伦海峡,到达菲律宾群岛后逗留了一段时间,麦哲伦继续率领船队前行,横渡印度洋、穿过好望角,回到出发国,完成了环球航行。这是一次伟大的冒险活动,证实了“地圆说”正确性。

教师活动:提醒学生结合课本地图以及小字部分的内容,结合之前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课本的结论性语言。同时,部分参与学生的讨论,听取学生的看法学生活动:自主看书,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说答案,学生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纠错的能力即注意细节的能力。(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关注其他学生的回答,随时准备补充。

探究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问题1:“地理大发现”是站在谁的立场上提出的?说明当时他们认为谁是世界的中心?

问题2:用史实论证“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这一结论?

问题3: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领域的哪些变化可以称之为“商业革命”?

问题4:“价格革命”为什么会造成“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教师活动:提供文字资料和图片,介绍史观。

学生活动:思考材料,结合老师的讲解,学生互动交流。学生说答案,学生补充,学生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1)拓宽学生视野,初步构建知识的联系,是学生的历史思维更加立体化。(2)培养学生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乐与交流,吸收和分享别人的长处。

环节三:习题训练、巩固提升(2分钟)

环节四:反思总结、查漏补缺(2分钟)

(五)课堂小结(2分钟)

教师在音乐的背景下,串联并渲染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影响。引导学生意识到西方对海权的重视让他们成为世界强国,从而加强对中国海洋权益和海权意识的重视。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对海权的重视

(六)布置预习(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初现,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都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拓展了世界市场。这是我们下节课要探讨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前预习,并完成相应的课前学习区部分。

【设计意图】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六、课后反思

教师的教:这堂课设计考虑到高二学生的已有的基础,尽量的深挖课本,注重对课本的结论性语言的解释。同时重视对课堂中间穿插一些故事性的情节,既让学生了解这一部分历史知识,同时也不让课堂显得过于枯燥沉闷,还让学生拓宽了视野。但是,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显得教师有些辛苦,课堂给学生看书的时间相对较少。

学生的学:这节课前半部分学生比较放不开,部分同学比较羞涩。到后半部分多数学生参与的程度较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在目标一的达成这部分个别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下节课提问时注意再针对性地巩固一下。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下一篇:初中历史教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