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囚绿记》教案二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3-12 21:04:47
  • 修改时间: 2022-03-12 21:04:47
  • 阅读量: 356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囚绿记教案二。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复习


回顾主要内容及线索。


二、品读赏析(运用圈划批注读书法)


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语段或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三、探究讨论


(同学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


1、提问: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上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并作些批注。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前面同学提到的不要再提),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 向阳


固执


2、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描绘绿藤的执着?


突出常春藤永远向着太阳,渴望自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所以这里的绿不仅仅是指常春藤,而是有它的象征意义。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人、思想和感情,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4、作者笔下的绿具有这么多崇高的品质,相信大家一定会深有感触。现在,请同学们说一段话,致“绿友”,以表达深切的崇敬、赞美、祝福之情。


5、教师小结:抗日战争爆发之际,面对国土的沦丧,陆蠡的内心是压抑而痛苦的。他把这种思想情感用他的笔流露出来。于是我们从一株“固执”的常春藤身上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斗争精神。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情怀,正如巴金所说,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永不屈服的精神”,有了爱祖国的情怀,中国人才会最终赶走日寇,走上今天的繁荣富强。


四、拓展延伸


欣赏:艾青《礁石》,朗诵,进一步感悟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海浪的描绘,塑造了搏击风浪,在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的形象。表现了礁石像勇士那样,搏击海浪、不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本诗中的海洋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海洋,更多的是人类生活的海洋,在诗人笔下,“礁石”不仅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更象征了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面对人生的风浪时都能够具备这种不屈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有关“绿”的成语或诗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倡小组合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贺知章《咏柳》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忆江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板书设计:


2 囚绿


蓬勃 象征 生命、希望


绿 向阳 向往光明、自由


固执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初中语文《囚绿记》教案三

下一篇:初中语文《囚绿记》教案一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