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教案十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3-12 20:53:32
  • 修改时间: 2022-03-12 20:53:32
  • 阅读量: 313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醉翁亭记教案十。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


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基于此,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这是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对于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标,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学生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便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语言骈散结合,读起来上口。因此,将朗读、背诵确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背诵一定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生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第一重点。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处理上采用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读课文


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滁()壑()琊()潺()酿()


僧()辄()霏()暝()洌()


蔌()弈()翳()射()觥()


偻()朝()而往


3.学生试读课文。


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4.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5.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疏通全文大意


1.合作学习。


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说明: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立二人小组来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幻灯展示。)


难点提示:


(1)第1自然段。


环滁皆山也: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皆,都是。


林壑尤美:壑,山谷。尤,尤其,特别。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


山行六七里:山行,沿山而行。


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转,盘旋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


名之者谁:名之者,给亭起名的人。


太守自谓也:自谓,自称,太守用自己的别名(‘‘醉翁”)来命名。


饮少辄醉:辄,就。


故自号日醉翁也:自号,给自己起了个别号。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领会在心里。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


(2)第2自然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i若夫,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I近乎“要说那一…”“像那……”的意思。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云归而岩穴暝:云归,云雾聚拢在山中。岩穴,山谷。瞑,昏暗。


晦明变化者-:晦,昏暗不明。


野芳发而幽香:野芳,野花。幽香,清淡的香气。


佳木秀而繁阴:佳木,好的树木。秀,枝叶繁茂。繁,浓密的。


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初中语文《绿》教案十

下一篇:初中语文《醉翁亭记》教案九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