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八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3-06 19:30:42
  • 修改时间: 2022-03-06 19:30:42
  • 阅读量: 300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八。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名鼎鼎的克隆羊多莉是如何诞生的。(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全文。


2、检查预习: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问题,供小组讨论。


问题:


⑴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⑵“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⑶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⑷“多莉”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⑸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明确:


⑴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⑵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⑶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⑷“多莉”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⑸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三、内容研读


1、明确什么是克隆?


⑴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⑵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2、讲解说明方法: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探究:


⑴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⑵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四、布置作业


1、了解你周围的某一动、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2、字词,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研讨练习。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初中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九

下一篇:初中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七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