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九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2-20 22:41:33
  • 修改时间: 2022-02-20 22:41:33
  • 阅读量: 225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九。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又蚕食华北,卢沟桥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人有咽喉吗?在哪个部位?重要不重要?

生:(指指自己的咽喉),咽喉就是一个人喘气的器官,它很重要,一旦这个部位卡住那人就会难以生存。

师:读一读第一节的最后一句,把什么比作了咽喉要道?

生:把卢沟桥比作了咽喉要道,可见卢沟桥十分重要,敌人一旦突破,那我们中国将被日本侵占。

师:那我们就来把卢沟桥的重要性读出来。指名学生朗读。

师: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方面最想做到的是什么?

生:突破卢沟桥。

师:他们来了。自己读读第二第三小节,用笔画出“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

师:“挑衅”就是什么?

生:故意找茬吧。

生:是故意挑起事端。

师:那“赤裸裸”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告诉我们这显然是明显的故意挑起事端。

师:说得很好,那就请你们找找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是故意挑起事端?

生找

生:他们是来找人的,那为什么白天不找,而要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时候去找呢?深更半夜看得见人吗?再看他们“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偷偷摸摸干什么呢?一看就没有好事。

师:请你把这些能表现日本侵略者故意挑起事端的词语突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你讲到的句子。(学生读)。

生:不就是一个日本士兵丢了嘛!军队里那么多士兵,也不在乎这一个,难道非要找到他不可?

生:举个例子说,你去问路,是不是应该要客气些,人家才会告诉你怎么走。那日本军官找人说话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客气些啊,那气势汹汹的样子,哪像找人,倒像吃人。(学生读相关句子)

生:(读句子)找人需要“全副武装”吗?

生:(读句子)找人就找人,干吗说成“搜查”呀?

生:找人就一定要过卢沟桥去找吗?他们想干什么一看就知道了。

师:由此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评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上述片段反映了教者的两种想法。

一、让课堂书声琅琅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上述片段中,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次的朗读,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学生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二、让学生思想不断

片段中教师提出了一个颇具意义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是故意挑起事端?”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积极从文中找寻理论依据,然后用自己精彩的语言呈现给大家,那一个个质疑的问句让我们不难感受到学生看得多么仔细,想得多么周到,回答又多么流利,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学生完全处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十

下一篇: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八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