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说“木叶”》教案七。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的:
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
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质;
培养学生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提高诗歌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
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研究
以“寻疑---追答---悟理”为线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精髓
2、通过诗歌鉴赏实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明确“落木”即“落叶”之意后)那杜甫为什么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林庚的《说“木叶”》来解开这个迷吧。
二、整体感知
把握全文(以“寻疑---追答—悟理”为线来理解全文)
1、四人一组讨论寻找你认为能表现文章行文脉络的疑问句,并加以整理。
2、以小组为单位追寻上述问题的答案。
3、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三、探究阅读
融会贯通
只要提到“木”字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发人们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梅”和“柳”意象。
1、赏“梅”诗
品梅之意象
诗一:
早梅
诗二:
山园小梅
齐己
林逋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惟有暗香来。
2、赏“柳”诗
品柳之意象
诗一:
咏柳
诗二:
垂柳
贺知章
唐彦谦
碧玉妆成一树高,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世间谁敢斗轻盈。
不知细叶谁裁出,
楚王江畔无端种,
二月春风似剪刀。
饿损纤腰学不成。
诗三: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
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
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
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
青楼扑酒旗。
四、自主研究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