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高中语文人教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一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1-12-12 19:56:25
  • 修改时间: 2021-12-12 19:56:25
  • 阅读量: 584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沙皇俄国专制制度的黑暗和腐朽,理解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社会意义; 

2.学习抓住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2.难点:用各方面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字词正音: 

诃hē不念kē削xiāo文中不念xuē丧气sàngqi不念sāngqì 

怂恿sǒngyǒng 

词语补释: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辖制:管束。 

*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 

*忧郁:愁闷。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促狭:爱捉弄人。 

撮合:从中介绍促成。 

六神不安:形容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六神”:道教的说法,人的心、肝、肾、脾、肺、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 

战战兢兢: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安然无恙: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无恙:没有灾祸、疾病之类令人忧愁的事。 

作者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他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九十年代是他创作的盛期。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又译为《套中人》)剧本《樱桃园》等。 

写作背景: 

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十九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小说里的别里科夫正反映了这些人的灵魂。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从别里科夫的外表、行为、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性写他的“套中人”特征。 

第二部分(637自然段)写别里科夫同华连卡婚事的失败,进一步揭露“套中人”思想的腐朽和反动。 

第三部分(3840自然段)写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指出现实里的“套中人”还有许多。 

第二课时 

1.小说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 

从两个角度来刻画的: 

⑴从日常生活的角度: 

衣、住、行、待人接物、精神状态、语言习惯、社会影响等方面刻画他守旧愚蠢和对行将灭亡的旧制度的忠实拥护。 

⑵从爱情的角度: 

是集中的、画龙点睛的刻画,突出他“套子式的论调”的愚昧和反动。面对别里科夫在肖像、行动和思想上的“怪”这一特征的揭示,通贯全篇。 

2.别里科夫是个中学的希腊文教员,为什么“全城都受着他的辖制”? 

“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他的思想的套子,就是指沙皇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落后、保守、顽固的势力。别里科夫对政府的法令是心领神会,忠诚信奉的,这也有力地说明他是忠实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的,他的思想来源于统治阶级,他“辖制”全城,实际上正说明沙皇思想统治的严密,全城都受着沙皇思想的“辖制”。 

3.别里科夫结婚的喜剧转眼间变成死亡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在结婚这个问题上,课文深刻揭露了别里科夫从未透露过活人感情的灵魂。这个满脑袋是“套子”思想,满口是“套子式论调”,处处是“套子式”举动的角色,教师们怕,校长怕,城里许多人都怕的别里科夫,却怕结婚,这正说明别里科夫是伪善的、腐朽的、脆弱的,实际上是个丢失了生活权利的人,同时,也说明别里科夫固然可憎,但他毕竟还是专制制度的牺牲品。 

4.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是别里科夫死后不久,为什么“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 

结尾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意,“大快人心”表现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愿望,而不久“恢复旧样子”却是告诉人们愿望和现实还有距离。别里科夫是社会的产物,只要当时那样的社会还存在,就会有新的别里科夫存在,就会一切“又恢复旧样子”的。 

5.既然别里科夫能“辖制全城”,为什么他又是那么胆小怕事,一副可怜相呢?别里科夫这个典型形象,是九十年代害怕群众、害怕变革的可怜虫。别里科夫精神是沙皇政府对人民实行思想控制、精神禁锢的工具。他怕这怕那,并“像害怕瘟疫一样害怕一切新事物,害怕一切超出平凡庸俗的生活轨道外的东西”,他还怕自己不能符合沙皇统治的要求,因此,终日是一副可怜相。 

作文参考题: 

1.《谈谈现代别里科夫》 

2.《不要做改革潮流中的“套中人”》 

3.《别里科夫的阴魂不散》 

4.《摒弃现代化建设中的“套子”》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边城》教案一

下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二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