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六。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
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知识链接】:
1、单元导读:这个单元学习小说。所选的小说,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教学时要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揭示了人民被迫奋起反抗的社会原因;《装在套子里的人》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概括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生存方式,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边城》讴歌山村田园生活的质朴、纯真,与庸俗、堕落的社会形成对照,表现作者重构理想世界的信念。
2、文学常识
①《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也可以说《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等等。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1、给下列字注音:
赍( ) 迤逦( )休恁( )地说 玷( )辱 酒馔( )少顷( ) 口吶( )连累( )髭( )须 提( )防 仓廒( ) 庇佑( ) 央浼( )搠( )倒
剜( )肉
2、识记下列字词:
玷辱 拈轻怕重 沾沾自喜 粘贴 髭须 发髻 鬓角 时髦 酒馔 撰写
赍发:资助
迤逦:慢慢前行,这里有颠沛流离的意思。
央浼:恳求,请托。
仓廒:存放粮食的仓库。
二、课本知识回顾:
1.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D)。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原故。
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2.对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得正确的几项是(ABC)
A、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B、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
C、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
D、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对下列环境描写,判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那雪下得正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④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
A、全部的环境描写,为小说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
B、环境描写中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C、第①句描写风雪初起,照应了本文的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与后面的环境
描写相互照应,使全文的结构更加紧密。同时,典型的环境描写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D、第③句称这场大雪为“瑞雪”,暗示了林冲的命运的转折,表现了作者的态度。
4、写出下列人物对应的绰号:
宋江卢俊义吴用 柴进花荣 鲁智深武松 李逵顾大嫂 孙二娘(及时雨玉麒麟智多星小旋风小李广花和尚行者黑旋风母大虫母夜叉)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