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孙权劝学》教案七。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成语,复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明白学习对成长的重大作用,获得启发。
※教学难点
如何从人物语言中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人物语言;
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教学策略 学生自读、合作讨论为主,教师点拨指导
※教具准备 FLASH动画、POWERPOINT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与过程
★课前预习:
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出处和人物关系
★ 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进课文。(设计说明:通过对“读书有益人生”成语或者俗语的回忆,创设课文主题情景,引入课文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即时调动现有知识的能力)
师:同学们,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前进,而书本就是我们学习最好的朋友,你能说出一些关于读书益处的成语或者俗语来么?
生:(自由发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有益……
师:的确,从同学们说的这些名句、成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读书对人的成长、发展和完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开卷有益”的故事——《孙权劝学》。
二、了解史书,积累知识。(设计说明: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积累必要的文化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师:《孙权劝学》选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书《资治通鉴》,有哪位同学介绍一下《资治通鉴》这部史书的一些情况呢?
生(自由发言)
师:(展示幻灯片,明确)《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之命名。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三、走近名著,认识人物。(设计说明:对名著《三国演义》的适度介绍,调动学生课后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师:三国故事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人物,文中也出现了多个,通过预习,相信同学们也已经对人物有了初步认识,下面就请同学们为我们介绍介绍吧!
生:(自由发言)
四、疏通文意,复述课文。(设计说明: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解读懂简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在教师的点拨帮助下解决学习困难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宽思维的学习思路)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纠正读书过程中关键词语的读音。
2、 解决重点字词和难句
生(分组合作解决重点字词)
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文中重点字词、难句,巡查学生分组学习情况并帮助学生疏通字词文意)
字词:初、今、当涂、岂、邪、以、治经、博士、但、见、耳、孰若、乃、就、及、过、非复、更、大兄、见事、遂
难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生(接龙形式解决重点字词并提出疑问,全班一起解决)
3、学生分段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补充发言同学的遗漏。重点复述人物对话内容,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人物说话的神态。
五、提取信息,回答问题。(设计说明:围绕“知识与技能”目标,强化基础知识,积累成语;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重点信息的能力,理解以侧面描写展现人物形象这种写作方法。)
1、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已纠正过的字音。
2、分组讨论,从文中提取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展示幻灯片问题:(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2)吕蒙读书学习后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3、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明确答案。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属于侧面描写。
4、通过学习,积累成语。
(1)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2)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六、课外拓展,表达自我:比较阅读《伤仲永》和课文,以小作文形式谈谈学习对成长的影响。(设计说明:围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行课外拓展延伸,检查学生对文本内涵的初步理解,培养学生比较阅读能力和通过写作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