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皇帝的新装》教案八。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用想象的手法和夸张性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了解安徒生及其童话语言朴素、情节生动、富于夸张、讽刺深刻的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表演课本剧,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
2.掌握本文的记叙要素、本文的线索和中心人物,了解用第三人称叙述的特点和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事件的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深刻领悟全文的主旨,体会本文的寓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辨别能力,让学生学会判断社会生活中的真与假。
教学重点、难点:
1.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分析;
2.揣摩课文中带有夸张和嘲讽意味等感情色彩的语句,表演课本剧;
3.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学习通过神态、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设计:
2课时
教学方法:
表演课本剧 朗读品味重点语句 合作探究分析 向生活实践拓展 写作深化
教学步骤:
课前预习
一、了解作家安徒生
安徒生,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幼时家境贫寒。17岁开始发表作品。创作了168篇童话作品。他的童话,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思想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讽刺了统治者的专横和愚昧,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著名的童话作品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二、熟悉生字词
眩 眩目 精致 称职 爵士 骸骨
炫 炫耀 精制 磅秤 咀嚼 骇人听闻
妥当 呈报 滑稽 陛下 随声附和
三、熟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皇帝请两个骗子织新衣;
发展--老大臣、另一位官员和皇帝分别去看新衣;
高潮--皇帝穿上新衣举行游行大典;
结局--小孩揭穿新衣的真相。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儿时最熟知的童话故事谈起,引出中外著名的童话作家,导入本课。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安徒生
2.关于生字词
3.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引导:爱新衣---织新衣---看新衣---穿新衣---展新衣
三、表演课本剧
角色分配:骗子 皇帝 老大臣 第二大臣
随从 人们 父亲 小孩
表演方式:分角色朗读 配合简单的动作。
学生讲评:发表观感,评价表演者的优缺点。
表演者自评:谈自己对此次表演的感想。
教师小结:表演效果。
四、品味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和人物的感情色彩。
例:1.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2.哎呀,真是美极了!真是美极了!……我非常满意。
3.我并不愚蠢!这大概是我不配……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4.是的,那真是太美了!
5.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是骇人听闻了……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6.真是美丽极了,我十分满意。
总结: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本文中几种描写手法综合运用的作用--突出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分析人物特点
1.这个故事最有趣、最好笑的情节是什么?
学生回答:皇帝竟然会未穿衣服,一丝不挂地在大街上游行。
2.故事中的皇帝为什么不敢承认自己什么都没穿?
学生回答:因为骗子说:“看不见新衣的人是愚蠢的、不称职的。”皇帝他害怕别人说他愚蠢或者不称职。
3.皇帝、大臣、随从和百姓们在对待能否看见新衣的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点?
虚荣心极强,心里想的和口中说的不一样,自相矛盾。
4.是谁最后揭穿了事情的真相?为什么?
小孩子 小孩子天真烂漫,没有虚荣心,不会自欺欺人说假话。
总结人物特点:
骗子--狡猾,贪婪
皇帝--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极度虚荣,愚蠢可笑,自欺欺人,贪婪自私
大臣、随从、百姓--愚蠢,口是心非,人云亦云,
小孩--天真烂漫,纯真无邪,无私无畏
5.皇帝的愚蠢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又不关心他的国家,整天沉迷于穿衣打扮。
六、作业:联想和想象能力训练。
发挥你的想象力,设想这个故事后来怎么样发展的?续写一段话作为文章的结局。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