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三。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学习要点:
1.掌握字词,能概括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
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概括课文内容,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可望而不可jí(即)chàng(畅)谈
椭(tuǒ)圆铁锹(qiāo)着陆(zhuó)
海yù(域)干扰(rǎo)液氢(qīng)
仪表(yí)休斯敦(dūn)
2.解释下列词语。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畅谈:尽情地谈。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合上课本,自学检测)
(1).人类第一次登月是什么时间,登上月球的人是谁,他们乘坐的是什么飞船?
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阿波罗11号”飞船。
(2).飞船由什么火箭载上太空,什么地方发射成功,这次太空之行经历了多长时间?
“土星5号”火箭,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195小时。
(3).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义的一句话是:
“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事件?
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二、检查导入: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听写生字
3.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老师适当补充。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根据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列出这次太空之行的全过程。
示例: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深入太空。
2.说说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第一阶段(3—5),飞船带着宇航员进入预定轨道。
第二阶段(6—9),飞船作登月准备。
第三阶段(10—14),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四阶段(15—16)飞船带着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
答案二: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3.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为什么做这些事?
讨论并归纳;做了九件事。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
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④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
⑥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⑦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⑧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⑨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朗读课文的第5--11段,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数字:“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等。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2.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如流露在登月纪念碑文中的胜利、豪迈之情。
3.写作特点
明确:首先是渲染。文章的1、2段进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次是有明晰的时间线索。这就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可以说,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是写作的又一突出特点。
生动的语言是第三个突出特点。
(三)品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结合课文第2段、4段中的议论性语句讨论:体会“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的含义。
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是事实的阐述。但这一小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说明现代科技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迈进宇宙的步伐将更坚实更长远,因此说是“巨大的飞跃”.
2.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生动形象的描写,并选择一两处进行赏析。
示例:“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明确: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土星5号”火箭比作巨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
四、迁移提高
拓展延伸,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训练点:联想和想象训练
可以用课件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1.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4.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