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人教版《看云识天气》教案十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1-10-31 10:00:02
  • 修改时间: 2021-10-31 10:00:02
  • 阅读量: 375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看云识天气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巩固复习第三单元中比喻修辞手法,学会运用 

3.养成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巩固复习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具体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播放课件,显示课题),请大家看着这个题目,我们来猜测下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呢?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通过这个课题,可以看出作者想告诉我们怎样通过看云可以知道天气变化。讲的是云和天气的关系。 

2.在进入文章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放幻灯片,齐声朗读生字) 

3.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⑴.标题和文章内容有什么联系? 

⑵.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又说什么? 

明确:⑴。文章内容紧扣标题。所以阅读一篇文章应该首先从标题入手。通过阅读标题来了解文章,做到心中有数的去阅读文章。 

⑵.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按照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4.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的去读文章,请大家一起齐读第一段。 

⑴.找出最直接反映云和天气的关系的句子。 

明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⑵.一般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语言总是非常准确、严谨的。试比较阅读课文后面方框内的补充知识那段。两者比较下,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章中这一段,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形成排比。使得语言生动形象,活泼,、富有情趣,吸引读者的兴趣。而方框内用准确的语言来介绍科学知识,为什么不用这种语言说,原因是多种的,他有实际用途的需要,读者的对象等原因。比如我们用药的说明书,就不能用生动的语言。 

5.阅读第2到五节,找出作者写了哪些云?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天气。 

明确: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薄云,代表天气晴朗。 

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低而厚密的云,代表了阴雨雪冰雹天气。 

6.除了云的形态可以预知天气,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观察天气? 

明确:云的光彩。 

阅读第六节⑴.请大家找出有哪些光彩。分别又代表了什么样的天气征兆? 

明确:晕——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虹——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⑵.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现象呢?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7.讨论:既然看云能使我们辨别各种天气,那么我们还需要天气预报吗?为什么? 

明确:虽然看云能够认识天气,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仅凭肉眼无法全面准确的判断。因而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这个认识,作者也在文章的最后一节总结全文当中也特意提出来,提醒我们不要只依靠云来判断天气。这表示了作者对科学的严谨和对我们读者的认真负责。 

8.课堂小结:这篇文章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天气的变化。虽然内容看似多,但却并不显得凌乱,而是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原因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作者却写的非常生动形象,这在于作者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界的细心观察。只要我们能够认真仔细的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 

9.课后作业: 

填写表格。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看云识天气》教案九

下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化石吟》教案十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