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人教版《理想》教案五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1-10-30 12:02:49
  • 修改时间: 2021-10-30 12:02:49
  • 阅读量: 404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理想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能力目标:

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短小的诗句。 

情感目标:

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

朗读训练,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这首诗歌,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方式:

朗读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重点是反复朗读这首诗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 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 

2、 正音、正字

蜕 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浓阴 海天相吻

3、 释词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4、 学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想究竟是什么?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

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4节,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 

第6节,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

第8节, 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第9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第10节,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第11节,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三、探究此诗脉络: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2、3两节 “理想的历史意义”;

4、5、6、7节 “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 “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四、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从哪可以看出来?

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回答,互相补充。要点: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五、作业:注音每个1行,每行5遍。解词1遍。

六、板书设计

脉络: 

总----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分----2、3两节 “理想的历史意义”;

4、5、6、7节 “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 “理想的人生意义”。

总----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理想》教案六

下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理想》教案四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