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六。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学习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知)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
3、进行多角度的阅读。(能力)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感悟人生哲理。(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使我们感受到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课文思路清晰明了:通过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立意高,是记叙文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而且语言浅显易懂,生动细腻。“我”的心理描写很传神,值得揣摩学习。这都为不同角度的探究提供了生动的语言材料。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学习目的2、3、4。
2、难点:
学习目的4。
【教学设想】
〖学习方法〗
1、启发谈话法: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思考性的问题,在师生之间平等、民主谈话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获取知识。
2、朗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4、圈点勾画法;
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符号或颜色圈点勾画出多角度阅读时的课文依据。以及课文蕴含深刻的最后一段。
〖媒体设计〗
1、幻灯显示“爬悬崖”的图片。
2、全文总结板书设计。
3、多角度阅读的导航语。
4、课堂讨论、谈话的背景音乐。
5、课文录音示范。
6、预习检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1、谈谈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2、为什么最深刻?有无打算写篇文章?
3、师讲述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先讲述后总结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4、幻灯显示“多一份经历,多一份明智”。生畅谈看法。师明确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总结经验。
5、过渡:
(赞美式过渡)
然而我们的经历毕竟有限,还可通过听别人的故事,使自己更明智。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2、自由散读课文,思考:
莫顿·亨特先生给我们讲了一件怎样的往事?
⑴详尽地复述。
要求:口齿清楚;生动、具体、流利;完整、符合原文意思;尽量用课文词语。
⑵简洁概括。
检索信息:时间:八岁那年。
地点:悬崖上。
人物:有“我”、杰利、其他伙伴、父亲。
事件:爬悬崖陷入困境(冒险),在父亲指点下爬下悬崖(脱险)。
将检索出的信息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个简洁但又表意完整的句子。记叙文材料概括的一般格式是“谁”(或“什么”)干了什么(或“怎么样了”)。重新组合信息时,地点可忽略,信息重组的结果是“八岁那年与伙伴一起玩耍,‘我’爬上悬崖陷入困境,然后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的往事”。
通过复述与概述让学生真正对这件往事了然于胸。
录音示范7~22段,听读模仿语气,听后读给同桌听。
3、这是一件小事,但在莫顿·亨特先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看“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为什么会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⑴畅所欲言。
⑵明确最后一段。
三、定向研习课文最后一段
整体感悟部分为这部分蓄势。
1、先自主自读质疑,后四人合作共同解疑,师点拨。
2、各组畅述解答了哪些疑问。
3、熟读成诵。
4、课文悟读,师畅谈自己的理解:面对巨大的困难,往往心怯了。其实只要不要想着这巨大的困难,勇敢地脚踏实地迈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继续走下一步,坚持不懈;当某天蓦然回首时,困难就已化为乌有。莫顿·亨特先生从悬崖上习得的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5、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你以往遇到困难都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四、课堂小结
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要失去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这堂课在与莫顿·亨特先生心灵的对话中,我们结交了这位智者朋友,拾取了智慧。而我们只有把这份智慧化为下一刻的实际行动,才算真正汲取了这份营养。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7~22段。巩固背诵最后一段。
2、选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至少三个造一段话。
3、课外荐读繁星春水中“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