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小学语文人教版《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二。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探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读读写写: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己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2)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3)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记。
2、小组检查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a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b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c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d指名轮读课文,学生评议。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紧扣课题,学习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句“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2)出示句式,学生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齐读第二自然段。
(4)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a爱迪生()了电灯。
b地质学家在这里()了大油田。
c由于下雨,我们()了郊游计划。
d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园环境得到了大大的()。
*小结: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3、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自由口头填空“20世纪是个的世纪”。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