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高中生物教案《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广东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应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教学难点: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引言: DNA分子是怎样控制遗传性状的呢?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那么,基因与DNA有什么关系呢?基因等于DNA吗?
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5-56“资料分析”,看懂图A、B、C:
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
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计划):测定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的碱基序列。
4、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
问: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有几种脱氧核苷酸?
1.基因的化学组成: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例如:白花基因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这样特定的排列顺序就代表白花的遗传信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是遗传信息而不是白花的本身,在下一代就可以将白花遗传信息表达为白花。
2.基因不同的实质:不同的基因,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但是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排列顺序。
3.基因的位置: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指具有复制、转录、翻译、重组突变及调控等功能)。有的DNA片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
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有特定的DNA片段,蕴含特定的遗传信息,可以切除,可以拼接到其他生物的DNA上,从而获得某种性状的表达。例如:把牛的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上,大肠杆菌可以生产胰岛素。
小结: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